喜报丨叶澜教授《教育概论》入选第二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名单

发布时间:2025-11-06浏览次数:10


     在国家教材委员会组织开展的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名誉所长——叶澜教授的学术专著《教育概论》,入选全国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一等奖拟奖励名单。该教材曾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一等奖、首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

叶澜教授的《教育概论》,是在中国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时代,应高校教育(学)系“教育概论”的教学与教材建设之需,经过6年7次全过程的研究型教学实践,在师生之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反复探讨中,不断修改、完善所形成的。它既不是已有教育学理论的汇编,也不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概述,而是以“教育整体”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整体、过程互动的思维方式,对教育、人、社会三者的关系问题,做了教育基本理论层面上的结构性改造。

首先,对教育系统及其与社会各子系统的关系作了双向分析,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阐述中,首次提出教育与文化的双向交互作用、部分相互包含的关系性质,以及教育两大功能在教育系统不同层次和人类历史不同时期的不同存在形态。

第二,从教育基本理论角度分析中外教育发展史,揭示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联系;从终身教育视野,将教育理论与全人生发展的教育实践相结合,揭示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内在逻辑,进而探讨教育、社会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之关系。开拓了认识当代教育世界和人生发展的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

第三,对已有观点进行反思批判,提出了诸多原创性的新观点,如:在基本概念上,针对泛化和窄化问题,以直接目标和直接对象为标准对“教育”做了新界定;在教育基本要素及其关系上,提出了教育活动中的多层次“复合主客体论”;在教育起源上,提出了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方面,提出了“二层次三因素论”,突出强调个体主动、自觉的实践活动在生命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该书的当代学术原创不仅表现在所形成的新体系和所提出的新观点上,而且深层体现在思维方式的当代转型上。这些新观点与新思维方式,在叶澜教授开创并持续主持的中国“新基础教育”研究和“生命·实践”教育学创建中,得到了证明和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该书的整体结构、基本观点与思维方式,富有学术原创性和内生力,能够为青年学子奠定良好的教育学修养和学术发展基础。

自1991初版以来,该书已累计印刷33次,发行267700册。持续至今34年,仍受到教育学界和青年学子的广泛好评,这证明它是一本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术专著式优秀教材。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

2025.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