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2日下午,经济与管理学院离退休党支部组织党员参加华东师范大学2025年党员基本培训第三次集中大课,认真聆听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告。
报告结束后,党员同志们纷纷表示,怀进鹏部长的报告站位高、内容实,让人深受鼓舞。大家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意义和使命任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建设教育强国是应对世界变局、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虽然已经退休,但大家始终牢记自己是人民教师,一辈子投身高等教育,会继续为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贡献 “银发力量”。
随后,党支部按照上级党委要求,组织未能实时听课的党员补学党课,要求大家撰写学习心得,并以《认真学研凝聚共识,为教育强国贡献 “银发力量”》为主题开展线上交流会。会上,部分党员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党支部还分享了庄志民教授关于思维认知与教育改革相关性的一组推文,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
党支部希望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永葆共产党员本色。要求支部委员带头学,党员自觉学,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通过学习研讨,加深对教育强国建设意义和教育领域环境变化的理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发挥老党员、老教师的政治优势和经验优势,为学校、学院的改革发展、人才培养以及 “十五五” 发展规划编制建言献策,在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持续发光发热。
--学 习 心 得 体 会 分 享--
金润圭
聆听怀进鹏部长报告后,结合自身数十年教育工作经历,我深受触动、倍感启发,主要有三点体会:
其一,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先导,其核心在于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建设注入人才动能与智力支撑。过去我投身教育事业时,常陷入“就教育论教育”的局限,未能跳出单一视角审视教育价值。报告犹如醍醐灌顶,让我意识到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看待教育—既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实践,更要将教育发展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相连,而非局限于具体教学事务。即便已退休,我仍深刻认识到,陈旧的教育观念需及时更新,唯有主动适配新时代、新形势,才能跟上教育强国建设的步伐。
其二,怀部长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需重塑教育底层逻辑,核心是强化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与战略属性,树立全新教育观。这三大属性的内涵清晰且深刻:政治属性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是教育的方向指引;人民属性紧扣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多样化教育的需求,以群众满意为核心目标;战略属性则着眼于高端人才培养、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关键助力。过去我在教育一线深耕时,虽在实践中有意无意践行着前两大属性,却对战略属性有所忽略,未能从国内国际大局出发考量教育的长远价值。事实上,三大属性辩证统一、不可分割,唯有统筹兼顾,才能让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基石。
其三,教师适应性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变量。高校银龄教师群体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与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是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但也面临数字化教学工具应用滞后、科研创新动力减弱、身体负担加重等现实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提升。对此,学校需通过系统培训、完善保障机制等举措,帮助银龄教师突破技术瓶颈;更应充分发挥其经验优势,鼓励他们在传承中创新,从过往教学实践与资源中提炼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学路径。相信通过老中青教师携手共进、协同发力,定能为教育强国建设凝聚更强合力。
陈承明
第三次党员集中培训时,又一次听了教育部怀进鹏书记、部长做的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报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们要坚持“一个逻辑”和解决“两个问题”:
所谓 “一个逻辑”,就是要深刻理解科技、人才和教育的紧密关系。经济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培养要靠教育。如果延深下去,教育提高要靠教师,教师提质要靠师范院校。所以办好中国的大学和师范院校,包括华东师范大学,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历史意义。
联系实际,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科技投资与价值创造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现实表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可以创造出巨大财富和无穷价值。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现代化程度,必须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杠杆作用和科技投资的乘数效应。
2、科技创造的财富和价值与科技人才的收入和消费的差距越来越大。科技创造的价值与科技劳动者的收入不成比例。因此,要不断深化改革,健全和完善知识产权及其分配体制,使科技劳动者得到更多的保障和更充分的补偿。要给科技人才更多的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以缩小他们的贡献与他们的消费之间的差离。
因此,在“十五五”期间,我们只有坚持“一个逻辑”和解决“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提质和加速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使教育事业登上新台阶和建成教育强国,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益发展,以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
郭晓合
通过学习,我有两点认识体会:
一是教育强国,在于促进公平优质,夯实民生之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石。需持续推动教育资源科学配置,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构建覆盖全民、贯穿终身的教育体系,方能凝聚最广泛的人心力量,为强国建设筑牢最深厚的民生根基。
二是“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持之以恒的战略定力与尊师重教的提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当朗朗书声与时代脉搏共振,当个人梦想与民族伟业交汇,教育必将以其磅礴之力,托举起一个更加繁荣、自信、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现代化强国。
华俊
我认真听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主讲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以教育强国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视频辅导报告,深受教育。怀部长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从“观念与实践”“形势与启示”“路径与方法”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回顾了在教育强国建设取得的积极进展和务实成果,指出教育、科技、人才作为支撑和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素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表示教育系统坚持以“实干”为主题词,抓住“改革”这一关键破题点,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有力举措。我听后,尤其对高等教育及高水平人才培养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及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高等教育是中国现代化教育事业的龙头,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科技自立自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和责任。结合自身实际,将努力把此次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实干成效,结合新时期新要求,拓展关工委工作和提高自身修养,助力学院人才培养、融入学校发展大局,为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朱佑君
听了教育部长怀进鹏的党员培训课,对他的第一个主题——“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大背景下教育强国的建设大逻辑,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很有启发,谈点收获和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国力日渐强大,逐步迈进现代化之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联系;充分认识到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这一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动员令,教育赶上了这个百年一遇的时代挑战与机遇,对教师来说,既是责任,也是荣光。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节点上,教育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地位。科技创新 ,产业升级,文化繁荣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都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育作为支撑。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高校教师处于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最前沿,是教育强国建设的主力军。怀部长报告中对教师提出了高要求:要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教师要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思想品德的引领者;潜心治学,攀登高峰;改革教学,启迪智慧;服务社会,传承文化。深深感到教师尤其是高校教师,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庄志民
怀进鹏部长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以及教育强国建设中高校师生党员的责任与使命,给人以深刻启发。我的研学体会:近日一组有关思维认知与教育改革相关性的推文。
学海漫游|多态叠加-三生万物:在量子思维与老子思维深刻关联与互鉴中以应对当代挑战
学海漫游|从各擅胜场到珠联璧合:老子思维与量子思维中的二象性、叠加性等五大特性的圆融分析
学海漫游|基于老子思维与量子思维圆融比照后的发散指向:知性审美的形象思维
学海漫游|面对人工智能(AI)大行其道的未来,教育领域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务必提上重要日程
顾志敏
听了教育部怀进鹏部长的报告,要深刻准确把握教育强国建设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要求。 新时代的教育强国建设,必须紧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职业教育融合创新、高等教育卓越突破,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服务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增强自主人才培养能力。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教育经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自觉强化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 身处伟大时代,投身伟大事业,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乃至社会各界都肩负着光荣使命。强化使命担当,首先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其次要锤炼过硬本领,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提升教书育人能力,社会各界要积极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更要勇于改革创新,直面教育领域的难点痛点,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的教育理念、模式和路径,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活力。要弘扬实干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将教育强国蓝图变为现实。
领会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的教育强国建设,关键在于将其视为一项关乎全局、决定未来的系统工程,并从中找准自身定位,以高度的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叶守礼
我聆听了教育部怀进鹏部长的党课报告,深受启发和教育。
怀部长对人类社会发展、世界工业革命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和人才培养作为基石的三者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迫切需要人才的茁壮成长。目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虽然我们已退休了,但是理想、信念、责任不能丢。近年来,在学校老教授协会的组织下,学校各个学科都在撰写《传承》书籍。我们《传承》经管分册也处于紧锣密鼓的最后统稿中。回顾了华东师大在改革开放以来,以陈彪如先生为代表的老一代经济学家,抱着爱国、救国、兴国的理想信念,在人、财、物极其匮乏的百废待兴年代,创建了经济、管理类学科。恢复高考制度后教师队伍一代又一代茁长,当时40、50、60的教师都已退休了,70、80、90的教师已成为当前师资的主导力量,他们学历高、理论知识扎实、开拓创新的机会众多,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经管类学科在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点建设,MBA、MPA课程体系的成熟、发展等方面取得很大成果。但是对标教育强国的目标,我们还任重道远。目前我正在参与《传承》写作与编辑,一定要把这本书写好、编辑好,使其成为我们经管学科“至诚报国”精神的历史传承,激励我们一代代教师为实现教育强国的使命奋斗终身!
孙厚琴
报告中用大量的事实阐述了教育强国的三个属性。
首先是“政治属性”,突出表现是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看,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其维护政治统治、维系社会稳定的基本途径无一不是通过教育。”教育的“人民属性”,是教育强国的价值追求,突出表现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的“战略属性”,是教育强国的核心使命,突出表现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校是化育为人的天地,如何育人?正如总书记指出的,“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坚持以德为先。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教育强国应当具备的特征属性,直接决定“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教育要强化立德树人、固本铸魂,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家国情怀深厚、知识见识广博、品德修养良好、综合素质过硬、奋斗精神强烈的人才。
突出立德根本。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
立德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只有立德,才能在岗位上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作为党员教师,更是必须做到。
居凤珠
我是一名老党员,已80以上高龄,尽己所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每一次师生党员集中培训,聆听主题报告,深受教育和鼓舞。人虽老了,但思想绝不能落伍,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进步,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听了教育部长怀进鹏的二次辅导报告,深受感动。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我国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一定要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好龙头作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全面发展的优秀顶尖人才,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宫峰飞
通过参加学院离退休党支部的集体学习,听了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的宣讲报告,体会颇深。
本次宣讲报告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十五五”规划建议,促进深刻理解“十五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从而全面推进贯彻落实好全会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部署和新要求。
作为一名退休党员教师,退而不休,除了自己的学术研究工作以外,还通过自己的积极创业,尽可能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也积极帮助遇到的失业者更新知识体系,帮助寻找和推荐就业机会。另外,还课外指导同学弥补知识体系的不足,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创新要求。从脚踏实地做起,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十五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把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推向深入。
徐丽华
参加本次党员集中培训,我深受教育,倍感振奋。怀进鹏部长的报告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清晰指出教育强国建设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我们务必要牢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深刻认识教育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国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的关心关爱、谆谆嘱托,为我们指明了办学方向和发展道路。作为退休党员,我们虽已离开工作岗位,但始终心系学校、学院发展与人才培养。学校七十余载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正是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的生动践行。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严峻复杂的形势和挑战。我作为学院关工委成员、特邀党建组织员,务必要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强化使命担当。尽己所能,积极配合学院党委,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确保培养的人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用心用情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以实际行动回答好“培养什么人 ,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离退休党支部书记,我将以身作则带头深入学习领会报告精神,进一步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化对教育强国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团结带领党员为学校、学院的改革与发展,科学编制“十五五”发展规划建言献策,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