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以初心 励传承——上海市老教授协会领导访谈录》正式发布。这部由上海市老教授协会联合上海家族印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历任领导访谈录,是通过对历任领导面对面的访谈,以影像记录形式呈现的,一部弥足珍贵的纪念专集。访谈录的发布,开启了《讲述100位老教授故事》的篇章,我们将通过倾听和对话更多身边的老教授,为老教授们留存风范、传承文化。让我们更多地关注老教授、了解老教授、走近老教授。我们将同步上海家族印记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教授名家访谈的形式陆续发布访谈录。
本期: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王建磐教授讲述协会的故事。
《上海老教授名家访谈》人物系列专题,系由上海市老教授协会联合上海家族印记于2024年隆重推出的“人物对话”主题专栏。秉承“为名家立言、为时代立传”的栏目定位,《上海老教授名家访谈》系列专栏将以“面对面”深度访谈为根基,以文字、镜头、新媒体为抓手,记录协会名家风采,弘扬时代楷模精神。本期《上海老教授名家访谈》封面人物:中国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老教授协会会长、党组书记——王建磐。
主持人:王会长您好,可以请您跟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协会换届后的工作开展情况吗?
王建磐:我们协会这一届理事会是从2022年年底刚完成换届的,这一届应该讲处在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因为我们换届的时候,仍然处于疫情防控期间。出于防控要求,我们连换届大会都不能放在同一个会场里,必须拆成两个会场,最后实际上是四个小会场来进行。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我们这一届上任的时候跟前几届有着很大的不同。
当时我们谈这一届工作方向的时候,我谈的第一个就是:如何从三年疫情中走出来。三年疫情对全国影响很大,我们协会在上届理事会的领导下,在疫情期间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毕竟疫情造成很大的影响,有一些活动开展不了,比如说较大规模的聚集性活动,比如组织大家到外面去旅行和考察,这些都做不了了。我们协会原来有很多既定要做的事,比如我们到外面去支教,以及组织我们的会员进行国内、国外的旅游等等,后来只能是停了很长时间。所以这一届我们就提出,首先要“恢复我们能做的事情”。因此,在理事会之后,我们的副会长、秘书长都做了很多工作,现在有些工作已经逐步恢复了。比如国内的旅游,现在已经恢复得比较好了,国际(旅游)上现在暂时还比较困难。另外,我们还做了很多考察,比如康养基地的养老活动,趁着疫情过去以后,可以组织(会员们)到各地去考察,让老教授到那里去体验,这些事情已经(陆续)开展起来了。
王建磐:怎么“恢复到我们原有的传统工作”,这是第一件事情。第二件事,是在恢复以外,一定要有创新——当时在会上我提出了要有“五个新”:一是“新精神”,在二十大的精神的鼓舞、鼓励下,我们要守住我们的初心,保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闯出一条新路,这是一种“新精神”;第二是要有“新思路”,在提升协会服务能级和水平上共商共谋、集思广益,现在大家有机会可以坐在一起讨论了,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第三是“新途径”,发挥协会的特色与优势,要在各个教授服务自己的学校,以及在贡献社会上有所拓展;第四个新是“新平台”,根据协会的宗旨,我们要在关心服务老教授上下功夫;第五个是“新局面”,继续理顺及完善理事会的工作机制,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务求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这是当时提出来的“五个新”。
我们这一届(换届)到现在才半年时间,所以你说我已经做出多少成绩来了,恐怕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做了很多的尝试。我们上一届(领导班子)在河南固始支教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固始支教的事情结束了,我们这一届就要考虑如何进行(协会工作)拓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当然,教育一直是我们思考的很重要的方面,这方面的服务我们正在努力地进行探索。
我们的服务方面,这半年我们在养老服务上做了很多探索。老教授协会的会员年龄一年比一年大,养老问题一直是我们“老有所养”工作的重点。我们考察了很多地方,想建立一些比较好的康养基地,或者找到一些能够让老教授感兴趣、可以去养老的地方。希望我们这一届能够开拓新的局面,在上海市内、市外,长三角乃至在全国有一个比较好的康养基地的分布。
主持人:您刚才讲话中一直在强调本届协会在“创新”上的重要性,对于此您背后的主要见解和考虑是什么?
王建磐: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就非常突出一个“新”字。我们生活在新的时代,到处都有创新。如果不创新,从个人来讲就会落后于时代,从组织来讲就落后于这个社会的要求。并且,我们的三届理事会已经做了非常完善的工作,如果我们就守住“固有的局面”,也未必就能守得好。如我刚才所说,我们固始的支教已经完成了,那边对我们支教的成果是非常满意的。固始从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人口大县,到如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有不少学生最后进入北大、清华,大批学生的录取率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所以就目前取得的支教成绩来说,想要再把它提高到什么程度,是非常困难的。
主持人:进入信息化时代,不断有新技术出现。我们看到协会的工作要点中也提出,要运用多种“融媒体手段”去丰富我们的老教授会员的生活。请问协会现在会通过哪些方式帮助老教授更好地提高网络技能,以便他们融入这个创新时代?
王建磐:我认为不能让这一批老教授落后于信息化的时代。我们暂先不讲Chat GPT这些最新的(科技)进展,就连现在大家都在用的智能手机,对于老年群体来讲,掌握起来都是有一定困难的。很多老教授还拿着最早的老年手机,另外很多人到商店去买东西,还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把零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他们曾经是很厉害的老教授,但是放到这个时代下,接受新的东西都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们会组织办一些培训班,在我们的官网上也有一些指导性的视频,让他们能够逐渐地融入现在的信息化时代。但是,光靠我们市协会来做这件事情,恐怕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要发挥基层的力量。我们协会在在各个高校都有分支机构,他们(分会成员)跟这些老教授平常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所以通过他们的努力,能够做一些这方面的普及和辅导,那么老教授就能够逐步了解得更多、使用得更多。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了老教授康养基地的事,形式非常多样化,比如养老社区、旅居养老等。我们想跟您了解下,我们协会与康养基地具体是如何进行合作的?
王建磐:所有这些跟养老基地、康养基地以及各种各样的合作机构,跟他们的协议里面,我们(市协会)本身不存在利害关系,我们更多的是希望为老教授提供、介绍一些好的康养基地。对(合作)机构来讲,他们也希望通过我们平台,能够有一些高层次的老人去体验和入住,这对于双方都是得益的。我们会跟康养基地一起专门为老教授定制产品(权益)包,定制的(权益)包里会提供相应的价格优惠,或根据我们的建议添加(额外的)定制服务。将这些产品包提供给我们的老教授,让他们选择、参考。最终我们通过旅游,通过让老教授去试住,(体验下来)有多少人愿意住进去我们是不管的,是老教授跟康养基地独立签约的。
主持人:最后请问下王会长,任职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第四届)会长的经历带给您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您对上海市老教授协会未来的发展抱有怎样的期望?
王建磐:我体会最深的,就是老教授协会要有一批“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我说的这个志愿者是广义的。现在我们协会内部也有志愿者,指的是年轻人参与我们的活动,然后做一些辅助工作,叫做志愿者。其实,我们老教授协会所有的人都是志愿者——我们所有的会长、副会长、秘书长,这些层面的人工作全部是无偿服务的。所以,能有这么一批“志同道合、乐于奉献”的人,才能使我们老教授协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凝聚力,十几年来都是这样。我希望将来相对年轻一些的老教授能够继承这个传统,能够有奉献精神,愿意为上海市老教授协会的发展,为上海市老教授服务,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定要有这么一批人,我们的老教授协会才能长期地存在,才能长期地有活力。(完)
【文章转载自服务老教协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