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部】职成所退休党支部2024年工作回顾

发布时间:2025-02-18浏览次数:11

2024年,职成所退休党支部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重点组织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三中全会精神,并组织收听、收看中组部和上海市老干部局组织的离退休干部在线报告会,支部书记带头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一、组织党员参加听党课报告和离退休干部在线形势报告

今年,学校根据教育部的部署,组织了多场集中学习,并开展了党纪学习教育。每次学校组织的集中报告,支部书记带头学习,党员都积极参加,并及时撰写学习体会,相互交流。尽管许多党员健康状况不佳,但大家仍克服困难到校听党课报告。例如,周嘉方同志每次都拄着拐杖来校听党课报告。通过听报告,党员们深刻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特别是面对美西方对中国的全面打压时,党中央的坚定担当和战略定力显得尤为重要。报告中提到的一系列成就,不仅振奋了信心,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党员表示,通过这次学习,更加坚定了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决心和信心。高志敏同志每次听完报告后,都主动汇报学习心得体会,如通过5月22日的培训,他说:“进一步认识到党的自我建设的重要意义,也进一步明确了党员服务必须遵守的六大纪律。”

二、表彰退休党员教师老有所为先进事迹

邱永明和叶忠海同志完成了学校立项的“老年人才开发研究课题”,编著并出版了《老年人才开发研究》。利用研究成果,党支部向退休教师积极宣传,鼓励大家践行积极老龄化理念。所谓积极老龄化,即老年人在积极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公益活动中,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保障老年人权益,增强老年人健康,以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支部中出现了许多老有所为的党员先进事迹,并大力予以表扬。如与银龄支教的马庆发教授经常沟通联系,表扬他的奉献精神。表扬周嘉方同志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参加街道关工会工作。邱永明坚持笔耕不辍,在学校出版基金的资助下,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了52万字的《中国古代职官考核制度史》。2024年7月15日,受老干部党委、老龄办邀请,邱永明为老教授协会、老年大学、关工委的有关同志作题为《老年人才开发的若干问题思考》的专题报告,从老年人才学角度进行了背景分析、理论分析,提出了推进老年人才发挥作用的政策建议,启发老龄办工作人员从人才学理论角度更好地理解老龄工作。

三、坚持党费收缴制度

通过微信缴纳党费,对个别不会使用微信的党员,则上门收党费,做到了人退休,思想组织不退党。

四、关心群众生活,做群众的贴心人

采取电话问候和登门拜访相结合的方法,及时了解退休教师的思想和健康状况。向上级党组织和学部领导反映困难党员和群众情况。每逢重要节假日,支部总是通过电话慰问退休教师,对高龄退休教师不定期进行电话联系。由于了解退休教师的健康状况,从而规范了“送清凉”和“送温暖”的帮困制度。


附:支部书记邱永明学习心得体会5篇

2024年7月22日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点体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党的二十大后备受关注的重大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一份承载历史使命、汇集党心民意的文件,它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一、会议意义重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吹向了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改革的冲锋号,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习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四个迫切需要,阐明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二、指导思想正确。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指导思想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以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决定》主题鲜明。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也是党的中心任务,它向国内外释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的强烈信号,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坚强决心和强烈使命担当。

四、改革目标明确。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决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战略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这一总目标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目标导向。

五、遵循原则分明。深化全面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遵循六条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其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人民为中心,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改革为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其中坚守的“正”,牢牢守住改革开放的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守的“新”,善于顺势而变,顺势而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法制化轨道上深化改革,做到改革与法治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就是要坚持全局观、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加强对改革的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这“六个必须坚持原则”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

六、改革重点突出。直面改革问题,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现改革引领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堵点问题,影响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民生方面的难点问题、党建的实出问题、各领域风险问题,针对性、实效性强。

七、改革锚定聚焦。锚定关键领域,凸现改革锐度。《决定》强调七个聚焦:聚焦构建社会主义市场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这“七个聚焦”从总体上囊括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八、改革举措务实。提出了300多项改革的重要举措,涉及体制、机制、制度层面的内容,改革举措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措施具体,改革成色足,改革味道浓。

《决定》60条中最后一条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所谓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像钉钉子一锤一锤敲打钉子,直到把钉子打牢,而不是一锤钉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精准发力,防止打歪;要钉牢一棵再打一颗,切忌东一棒西一棒。


2024年5月22日 党员第二次集中培训体会

今天下午,听了中央党校祝灵君教授关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的报告,收获较大,提高了执行《条例》的重要性认识。新的党内纪律处分条例有利于促进党风建设,提高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把新型政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新《条例》有七个特征。

1.继承性——继承和汲取了无产阶级政党加强党的纪律处分的传统和经验。条例第二条指导思想中增写了“弘扬党的伟大精神”。习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纪律的重要性——纪律是新型政党之要,无产阶级必须绝对保持党的铁的纪律,这是确保党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和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是保持党和人民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是我党不断深化自我革命的鲜明旗帜,是管党治党的规律使然。

3.严明性——条例强调坚持从严基调正风肃纪,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调强化正风肃纪是我党自我革命的标识。条例第四条增写“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

4.全面性——条例包括了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生活纪律等。

5.针对性——与时俱进完善纪律规范,针对近几年来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修订了纪律条例,如政绩观中针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说一套做一套等。

6.监督执纪的常态性——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及时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

7.具体性——对党员违乱违法行为例举非常具体。例如条例第六章中例举的违纪违法行为十分具体。

古人云:“徒法不足以自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如何切实贯彻落实条例,使条例必行,尚需深入研究探讨。


2024年6月12日 听柯政“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学术思考”报告的心得体会

今天上午,听了柯政教授“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学术思考”的报告,对教育强国战略的内涵及其与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新认识,新的思考。

教育强国的内涵应是通过教育在国际各项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具有政治属性、战略属性、民生属性,因此,教育强国战略绝不仅仅是民生问题,而是国际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与科技、人才三者关系,教育是基础,具有先导性,若教育不进行根本上的改革,不可能有现代科技的重大创新,不可能培养出现代社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刻经验教训。在清代传统教育制度下,学子读的是四书五经,考的是八股文,清政府中的一些所谓经科考的进士人才(士大夫),在洋枪洋炮面前束手无策,无能为力,最后,眼净净看着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因此,教育强国建设必须汲取这深刻的历史教训。

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必须在教育上进行重大改革,重大创新,重大突破,与时俱进,大刀阔斧地改革传统的教育制度。为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应像经济特区试点一样,实试完全市场经济下的科研自由、学术自由、创新自由的特区大学。没有学术自由的环境,难以培养创新型人才;应吸取西方国家的有益经验,把教育特别是大学教育看作是国防的一部分,政府应重点扶持国防竞争急需的军事科技及其人才的高等院校;教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在高校率先使用人工智能;探索建立高校人才培养新标准体系,改革记忆式的考试成绩制度,可以创新成果、专利等作为学生的学业成绩。

总之,听了柯政教授的专题报告,我觉得进行教育强国建设,这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应像辛亥革命废除科举制度那样,进行一场根本性的教育革命,要思考中国现行教育制度下,为什么培养不出诺贝尔获奖者;要研究新质生产力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要探索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要研究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循环。


2024年11月13日 听杨禹《将改革进行到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的专题报告体会

今天下午,听了中央发展改革报社副社长杨禹同志关于《将改革进行到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专题报告,我认为这报告全面、精辟解读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为什么要确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为三中全会的主题,这是因为: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同时,使我们认识到,改革开放任重道远,难度在提升,永远在路上。如何落实《决定》提出的300多项改革的任务和举措,《决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所谓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像钉钉子一锤一锤敲打钉子,直到把钉子打牢,而不是一锤钉好;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要精准发力,防止打歪;要钉牢一棵再打一颗,切忌东一棒西一棒。


2024年11月13日 听谢春涛关于党的二十三中全会精神的党课报告的体会

听了中央党校副学校长谢春涛同志关于党的二十三中全会精神的党课报告,我深刻体会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二十三中全会精神的主题,即全面深化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体现了党心民心的共同向往。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比,二十三中全会更加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并提出了七个聚焦,这为我们指明了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谢春涛同志对深化改革的六个必然要求、四个迫切需要的诠释,让我更加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及强调的十一个坚持,为我们提供了行动指南。

在心得体会中,我特别认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这是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的福祉,这也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谢春涛同志提出的五个注重,尤其是注重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体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核心地位,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定了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来源:教育学部职成所退休党支部 邱永明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