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人类意识是怎么回事?记忆如何存储和恢复?精神分裂的原因是什么?引发孤独症的原因是什么?在医学领域中抑郁症、自闭症、帕金森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脑疾病的防治,一直是难以破解的问题。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精神心理疾病率已达17%,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很大的比例。给社会、家庭带来很大的危害性和负担。老年人认知症丢失的不仅是记忆,认知症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进一步加快我国脑科学研究,攻克脑疾病刻不容缓。社区应启动干预心理危机四级防护体系,进行非药物、药物干预,构建老年人全周期心理关爱平台,造福于患者。
关键词:脑科学; 认知障碍; 预防识别; 诊断治疗
前言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世纪人类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只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也有人认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我国党和政府着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坚持把人民的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2022年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2.8亿,占到我国总人口的19.8%。前不久新泾镇街道对二千余老年人进行筛选和评估,测评结果其中有轻中度的认知障碍症的老年人占到30%,真是触目惊心!但我们大多数人及老人的家属们对认知障碍症疾病知晓度不高,关注度不够,甚至是盲区。如何预防?如何应对?缺乏良策。笔者对此命题,抛砖引玉,谈些个人所见,仅供参考。
一、认知症失去的不仅是记忆
我们老年人大都经历过“高龄一刻”,这是绝大部分老年人都逃避不了的生理上的自然现象。“高龄一刻”是今年来流行的一个新词。意思是大多数老年人,一般在65岁以后常发生的短暂失忆过程,它就像一台老电脑不时出现卡机一样。老人因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反应缓慢,有些人和有些事一时想不起来,迷失了自我。据报道,在美国有一位90多岁的老奶奶从“沃尔玛”超市购物出来,看到四个年轻人坐在她的车内,便毫不犹豫拔出手枪,大吼一声:“我可知道怎么开枪的”,四个年轻人吓得跳下车跑了。老奶奶坐到车内,无法把车钥匙插入锁孔。再一看,才发现车内的东西不是自己的,车辆也不是自己的那部。她从车里走了出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车就停在不远处。老奶奶去了警察局报案,警察忍俊不住笑个不停。他指着四个小伙说道:“他们报警了,说汽车被一个持枪的老太太劫走了”。警察没有起诉老奶奶,理由是她正处在“高龄一刻”。老人们经常会丢三落四,经常会拿着钥匙找钥匙。明明自己带着眼镜还会到处找眼镜。煤气开着,烧着东西,一个转身忘记关火,人跑掉了,引发大火。刚锁了家中房门,没走几步路,再走回来看看门锁了没有?有时在闲聊中,一个很熟悉的名字就是说不出来了。在填写表格时,突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写不出来了,以上这些就是“高龄一刻”的种种表现。这是我们的脑子出了问题,而绝不是简单的失去记忆而已。
二、认知障碍与脑部疾病有关
(一)认知障碍是由脑部疾病引起的
在半个世纪里,人类疾病已经从传染病时代到躯体疾病时代,再到如今跨入精神心理疾病时代。但我们医学认知还不能充分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有关研究数据表明,综合医院就诊的⅓病人罹患心理疾病。但识别率只有2%,脑科学是人类最难攻克的“科学堡垒”之一。人类意识是怎么回事?记忆如何存储与恢复?引发孤独症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的原因是什么?在医学领域中抑郁症、自闭症、阿尔兹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重大疾病的防治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抑郁症发生率为4%,而在我国发生率为5%-6%,预计到2030年这些认知障碍疾病,将成为全世界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二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AD)为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1507万名痴呆症患者中,65.23%是老年患者。AD的初始阶段为认知衰退(SCD)开始,AD症不是一蹴而成,而是隐匿性疾病,然后逐步加重。故而加强脑科学研究很有必要,能为广大患者造福。
(二)脑力总动员,提升大脑活力
老人们出现种种怪异举动,绝不是大家所认为的“老糊涂”,“脑子进水了”那么简单。老人思维混乱,举止怪异这都是大脑功能减退所致,是由脑萎缩、脑缺血、脑缺氧等大脑小脑的疾病所引起的,不容小觑。故而我们应该加强各类人员的脑部训练,特别是老年人应加强脑力训练,提升大脑活力,进行脑力总动员,提升脑细胞的活跃度。长宁区有不少街道在社区开展三年脑力总动员,有意识的让老人衰老前培养四个好习惯,提升大脑活力。
1.培养老人阅读习惯。读书看报,学习新知识,达到改善老人们大脑活跃度的目的。2.积极培养老人个人的兴趣爱好。如:戏曲、唱歌、跳舞、书法、种花,各种体育活动等。在艺术熏陶中,在平日说笑中完成脑力训练。3.有意识的加强老人们的手脑配合能力和快速思考能力。4.让老人们多社交、多外出、与人们多交谈聚会,使我们老人大脑细胞充满活力,生活充满阳光,减少老人认知障碍的发生。
三、认知障碍四级防护措施
认知症又称认知障碍症,是以阿尔兹海默病为主要类型的脑部退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什么特效药可以根治。所以早干预、早获益、积极延缓疾病的进程,至关重要。
(一)预防
预防是四级防护措施之首。首先,老人们应树立科学老年观。对于老人们来讲,生活中防御机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坚毅的精神内核,以积极态度养老。要提高对认知障碍症的认识,对养老生活要有满足感、幸福感。其次,补充身体必需的营养,有效防止认知障碍的发生率。经有关医院研究表明,每天补足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D等药物,可以预防老人患老年痴呆风险约40%。能够有效延缓老人认知衰退和神经衰退发生和发展,对已出现认知障碍的老年患者来说,服用维生素也能对大脑的健康产生益处。每天服用B族维生素情况下,该风险会显著下降60.9%。每天使用CoQ10补充剂的情况下,认知能力正常者出现认知障碍会下降40.6%。认知能力正常的人在每天服用维生素D的情况下,罹患认知障碍的风险会显著降低46.8%。叶酸的作用也不可小觑,服用叶酸补充剂与未服用叶酸补充剂相比,效果显著。每天服用叶酸补充剂的具有正常认知能力的人,出现认知障碍的风险下降43%。以上补充剂除了能起到预防作用外,还对已经发生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还有延缓病情的作用。
(二)识别
老人患有认知障碍疾病起因隐匿,大多数病患行为怪异,不可理喻。出现这种现象,大多认为是人老了、糊涂了,认为是正常现象,识别率较低。例如,前几天新闻报导新泾七村有位陈阿婆,是一位高龄孤寡老人,近期情绪反常,意识模糊,经常把大便乱拉,丢在地上,还丢在居民楼下。本人吃喝拉撒没有规律,虽有退休金四、五千元,但不知密码,钱拿不出来。也没有监护人,饥一顿饱一顿,全靠居委会、志愿者,楼组长等好心人供给。她长期不洗澡,家中臭气熏天,居委会派几个人帮她洗澡,志愿者说:“我们从来没有洗过这么脏的老人”。老人举动给社区及周边居民带来极大的危害,牵扯了居委干部和社会工作者极大的精力,后来才诊断为中度认知障碍症。
(三)诊断
确定老人有无认知障碍症,须由正规的医疗机构诊断。现在上海有不少脑科医院,还有的医院对认知障碍症患者采取一站式医疗诊断,进行规范化的治疗。让患者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延缓老年认知症发病的进程。
(四)诊疗
确定患上了老年认知障碍症后,需进行规范化的诊疗。对患者进行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例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启动“小兰花播种计划”,在全市率先实现老年人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全覆盖,健全认知障碍照护技能。又例:日本采用工作治疗犬来治疗认知障碍患者,用生命影响生命。让工作治疗犬进入医院,进入特殊人群,实行系列化、长期化的治疗。早在2018年时,日本就训练了几万只工作治疗犬,治疗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效果很好。而我国仅有几百只治疗犬。仙霞为老服务中心还推出,每天免费看护知障老人二小时的活动。
四、几点建议
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2022-2025年广泛开展老年心理关爱活动。对老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应对当前到来的退休潮。
(一)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加快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加快健全工作机制,普惠供给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努力绘就“老有颐养”的温暖画卷。全民推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各社区为老服务中心成立“老人认知障碍”支持站。
(二)采用多种方式,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持续性服务,提升家庭照护项目,缓解家庭照护压力。对有认知障碍症老人来说,家庭成员要担负起照护的主要责任。有位李老师照护失智失能的妻子已有三年,他掌握一定医护知识,全心全力帮助老婆进行脑功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在天山路上,有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天天扶着老妻在路上行走。老妻闭着双眼,但坚持在路上行走,防止肢体功能的衰退。
(三)作为老人的个体来讲,是自己健康的主要负责人,树立科学养老观,采取积极的养老态度,让老人们生命之树常青,让衰老来慢些。老年人发现自己有认知障碍的初期,要正视疾病,不讳疾忌医,做到早期干预。
(四)社区应健全养老管理体系。应以照护服务为核心内容,为社区轻度失智失能老人及照护者,提供家庭照护能力提升的辅导。以健康养护,心理疏导为核心内容,搭建自我照护体系,为社区潜在被照护对象开展实训。为服务对象搭建平台,用心灵搭建沟通的桥梁。例如,社区有不少长者食堂开办了下午茶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午后休闲时光,开拓“朋友圈”社交功能,提供多元个性化服务。还有的设立了“谈心室”,提升老年群体的心理素养。
(五)对孤寡残老人的照顾缺失时,需要进行必要的司法干预。像文中提到的新泾七村的陈阿婆,目前诊断为中度阿尔兹海默症,是一位独居的孤残老,无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前不久,经过法院判定,新泾七村居委会是陈阿婆的法定监护人,由居委会全权处理陈阿婆的一切事务。这是由法院判定,由居委会作为监护人的案例,也是迄今为止的首例试点,值得推广。因为随着我国老龄化的程度的深化,这种情况绝不是个例。
(六)培养治疗认知障碍症的心理康复师。社区、康养机构建立认知障碍工作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开展各项干预工作及活动。建设老年人全周期心理关爱的平台,努力做到预防—识别—诊断—诊疗的四级防护体系。将对认知障碍患者的养老服务延伸到楼宇,社区建立脑科医院,为患有认知障碍疾病的老人们,带去福音。
总之,患有认知障碍疾病的老人,他们失去的不仅是记忆,而是自我、尊严、甚至是整个世界。希望全社会都来关注患有认知障碍疾病的老人们,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开启为老服务的新航程!
主要参考文献:
1.解决老年人在养老服务方面急难愁盼的问题…………………《上海商报》2023.05
2.让脑科学造福人类………………………………………………《大众医学》2023.05
3.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扩容…………………………………《上海老年报》2021.09
4.治疗抑郁症先从认知抑郁症开始………………………………《科学生活》203.02
5.困扰40年的躯体症状,居然是心理因素在作祟…………《上海老年报》2023.05
作者简介:
毛慧玉: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档案学、图书馆学的学术研究。具有副研究馆员的高级职称。退休后热心致力于退休管理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关心社会老龄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并提出各种建设性的建议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