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高校离退休人员是一个自带特色的老年群体,对进一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具有迫切需求。本文分析了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特点,同时分析了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现状,重点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丰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对策。
关键词:精神文化生活;高校;离退休人员;丰富;路径对策
衣食无忧的养老生活侍遇、及时周到的健康医疗服务、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广大老年人对美好晚年生活的共同想往。高校离退休群体作为老年队伍中的重要一支,除希望逐年提高生活待遇,不断改善健康医疗服务外,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有着迫切需求,这给新时代高校离退休管理确定工作重点,探索进一步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对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需求导向。
一、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分析
高校离退休人员综合素质较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既有社会老年群体的共性,也呈现出自身群体的个性特点。
(1)高校离退休人员对学校怀有深厚感情,离退休后仍心系学校事业发展,希望发挥余热,贡献力量,具有很强的奉献需求。
(2)高校离退休人员心系国家前途、命运,把了解时政作为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希望组织能为他们及时、深入了解时政创造一定的条件。
(3)高校离退休人员学习潜能较强,希望通过参加老年教育,提升文化艺术修养,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
(4)面对日新月异的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不少低龄高校退休人员热切希望通过参加培训、学习,消除数字鸿沟,取得网络信息运用的技能,使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具时代感。
(5)对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文娱体育活动,高校离退休人员也是积极参与者,且兴趣爱好较为广泛,但同时有不少人对参与的文体活动有着较高的品味要求。
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分析
1.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上海各高校在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努力创造机会支持离退休人员老有所为的奉献需求。各高校对原教学、科研重要骨干采取返聘措施,让他们退休后继续在原工作岗位发光发热;有些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被聘为教学督导员,在学校本科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有些离退休人员受学校关工委邀请,成为特聘党建组织员、特聘报告员、特聘心理咨询师,为关心青年学生贡献力量;还有些高校退休教师加入银龄教师队伍,奔赴农村义务教育一线开展支教工作。老有所为,使这些退休教师的人生价值得到肯定,精神文化生活得以充实。
(2)及时组织内容丰富的形势报告会,滿足离退休人员关心时政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年来,上海各高校均有每年数次为本校离退休代表举办报告会的惯例,作形势报告,或通报校情。近几年,得益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各高校为离退休人员组织或转播的线上时政报告呈快速上升趋势,如仅2023年上半年,上海市委老干部局就曾组织了多场在线时政报告会,上海各高校均及时组织离退休代表在线收听,受到好评。
(3)上海高校创办的老年大学为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学创造良好条件。二十多年来,各校老年大学立足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开设了切合大众喜好的音乐舞蹈、戏剧乐器、书法绘画、工艺制作、摄影技术、视频制作等各大板块众多门类的课程。目前上海拥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近二千所,上海高校所属老年大学因其出众的教学质量与声誉而独树一帜,且获得诸多荣誉。例如,上海师大老年大学、上海交大老年大学、复旦大学老年大学分别于2016、2017、2018年先后获得全国性示范老年大学荣誉称号;华东师大老年大学于2020年荣获国家卫健委、全国老龄办授予的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东华大学老年大学曾获全国高校示范老年大学荣誉称号。在获得上海老年教育先进集体誉荣称号的队列中,更不乏上海高校老年大学的名号。上海高校所属老年大学为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学创造了良好条件,对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起了积极作用。
(4)组织开展离退休人员文娱体育活动成绩颇丰。
上海各高校对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活动均颇为重视。不少学校还专门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成立了老年艺术团、老年乒乓队、棋类活动队等。上海高校系统各项文体活动及赛事亦缤纷多彩,仅2023年上半年,就有多项活动先后举办,如2023年5月,上海市高校系统退休教职工文艺演出“小视频”配音专场在华东师大工会大厅举行;2023年6月,上海市高校系统离退休教职工“唱响时代旋律迈向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合唱专场展演在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文治堂举行;2023年5月,上海高校退管会举办了2023年上海市高校退休教职工象棋赛,近20所高校共计50位棋手参加了这次比赛。离退休人员通过参加文体活动,陶冶了情操、改善了体质、愉悦了心情,提升了晚年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2.存在的差距
以往,上海高校系统开展离退休人员文体活动成绩不俗。但对照新时代高校老年群体需求的新变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1)高校离退休人员中的低龄退休教师老有所为的奉献需求颇为强烈,各高校也努力创造机会以帮助他们实现愿望,然学校能提供的机会和岗位毕竟有限,有限的机会与低龄退休教师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2)上海各高校所属老年大学为退休人员实现老有所学创造了良好条件,但因目前高校离退休人员的居住地趋向分散,出于路途等原因,高校老年大学入学人数在本校离退休人员中的比例并不高。
(3)当今社会很多深受老年人喜欢的精神文化产品的传播均依赖于网络,然高校离退休群体中有不少人缺乏网络化、智能化技能,数字鸿沟阻碍了他们共享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与活动的机会。
(4)高校离退休人员有低龄、中龄、高龄之分,各年龄段的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会有所不同,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在这方面的关注度有所欠缺,尤其对75岁以上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关心有所忽视。
三、进一步丰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对策
以创新理念积极探索进一步丰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路径对策,是新时代党与政府和广大高校离退休人员符予我们的重要职责,以笔者管见,可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把进一步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列为新时代高校离退休管理的核心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高校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待遇逐年提高,医疗条件得到改善,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高校离退休人员的迫切需求。因此,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应把进一步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列为新时代高校离退休管理的核心工作,化大力气把这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出成放。
2.汇集校内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进程。
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是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与抓手。对开展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建设,各高校均确立有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即学校党委领导,老龄办或离退休工作处,二级学院、单位。与上述工作密切相关的组织、社团还有离退休党组织、老年大学、关工委、老教协等。此外,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建设也离不开学校党委组织部、宣传部,校文明办、校工会、校团委等部门的支持与帮助。学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应加强与上述组织、社团、部门之间的联动,汇集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推进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建设进程。必要时,可由学校离退休管理部门牵头,协调相关力量共同建立专门工作小组,形成推进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机制上为进一步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坚强后循。
3.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吸引广大离退休人员踊跃参与。
参加文体活动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以往上海高校离退休系统开展文娱体育活动,成绩颇为显著,但有些学校仍存在文体活动形式陈旧、活动项目种类偏少、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应以创新理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并能吸引大众踊跃参与的文娱体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科学文明、健康向上、愉悦身心的各类文体活动,增强对老同志踊跃参加的吸引力。二是采取提高与普及相结合的方式,既要组织文体骨干参加上级组织的各项展演、比赛,为校争光,更要着力组织好广大离退休人员喜闻乐见的各项普及性文体活动。三是根据高校离退休人员文体活动需求的多样性、差异性,学校在组织文体活动时可适当增加项目种类,并采取集中、大型活动与分散、小型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老同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4.积极探索“互联网+”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建设模式
据了解,在高校离退休群体中,一些低龄老人已将上网、智能手机运用等自主活动作为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其他不少老年人则仍受着数字鸿沟的困扰。对此,应通过学校提供培训机会,老年人自主学习等方式,让更多的低龄、中龄退休人员逐步掌握网络、智能运用技术。与此同时,应积极探索“互联网+”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建设模式。比如,通过网络为老同志提供在线教学、慕课学习的素材,组织网络活动,借助聊天软件进行精神文化交流等;鼓励老同志制作一些具有精神文化含义的自媒体作品,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进行交流展示。“互联网+”精神文化建设模式为高校离退休人员创造了自主活动的条件,可进一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容,并提高其层次。
5.充分发挥社团在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带头作用。
在高校离退休系统,老年大学、关工委、老教授协会是影响力最大的三个社会团体,也是高校对离退休人员实施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帮助老年朋友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平台。三个社团组织均在各自的领域为丰富离退休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积极作用。例如老教授协会,这是一个辐射力与影响力均较强的社团,其对丰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不容小觑。握了解,自2016年8月起,上海市老教授协会开展了为期五年的帮扶固始革命老区教育发展项目,来自上海各高校、各单位的百名老教授走进大别山支教帮扶革命老区,五年中,对固始县近万名中小学教师与管理干部进行了全方位培训,取得出色成效。支教的老教授们通过市老教协搭建的平台,老有所为的奉献需求得到满足,精神文化生活得以充实。
6.引导高校离退休人员融入社区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系统。
上海高校在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历来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近几年随着高校退休人数的快速增长和离退休人员居所逐渐分散,高校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面临若干新的问题,如有的高校对老年人精神文化娱乐生活的供养能力开始显现不足,因路途原因,老年大学本校退休人员入学率偏低等。再看上海的社区,近几年包括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内的养老服务状况已大有进步。因此,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可引导本校居家养老的离退休人员摒弃固有的单位意识,逐渐融入社区生活,积极参与社区精神文化建设,如参加社区老年大学的学习,参与社区组织的文体活动等。反之,高校的老干部、老教师也可向社区作知识输出,为居民举办知识讲座,开办个人摄影、书画展等,丰富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内容。融入社区生活的高校离退休人员,既分享了社区精神文化建设的成果,又能继续得到学校的关爱,其精神文化生活会变得更加丰满。
7.倡导家庭对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需求的支持。
高校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较高,物质生活无忧,他们更需要的是与子女的情感互动和子女对他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关心。然当今社会孝道文化式微,有些家庭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对父母的精神文化需求关心甚少,影响了这部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品质。所以,高校离退休管理部门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相关宣传倡导工作,倡导家庭、子女对父母的精神文化需求多加关心与支持,倡导子女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对与子女分居的独居老人,子女应通过探望、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经常性的沟通与慰问。此项工作如能坚持用心用情去做,相信会对进一步丰富高校离退休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起到促进作用。
8.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模范带头作用。
高校离退休队伍中,中共 党员的占比较高,各校均建立有完善的离退休党支部系统。在丰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中,应依托离退休党支部,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离退休党支部可将丰富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工作融入到党支部建设和管理中,发动离退休党员争做精神文化建设的带头人,并起到骨干示范作用。离退休党支部应成为进一步丰富高校离退休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的有力推动者。
参考文献:
[1]林朝辉.高校离退休文化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海峡科学,2025(5)
[2]华师夕阳红报第31期,2023.6.30
作者简介:
黄秀文:女,原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文献整理与利用,管理学。曾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主编著作1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