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引导企业退休党员融入社区管理和参与社区治理,一方面要以党建引领提高基层干部的领导能力,增强退休党员的党员意识和关心尊重退休党员;另一方面要积极为退休党员创造条件,搭建助力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关键词:退休党员,社区,融入管理,参与治理,思路
一、企业退休党员融入社区管理个案分析
本文所指退休党员,主要是企业退休党员。上海作为全国老龄人口占比最大的城市,据统计,目前大约有570万退休人员,其中退休职工党员人数约为60多万,他们基本上散落在全市各个社区,且绝大多数企业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已经转入到社区,归属社区党组织管辖。
企业退休党员关系归属社区,初衷是为了实现属地化管理、方便党建活动和参与社区治理,但据笔者对所住小区企业退休党员情况的了解,并未完全达到上述目的。
其一,人员难以聚拢。虽说绝大多数企业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都已转入社区,但仍有部分退休党员游离于组织之外,除了缴纳 党费之外,基本上不参加任何活动。究其原因,除身体因素外,主要还是不认同社区,有一种“低就”的感觉。个别退休党员干部更是从未想过会去被视为“婆婆妈妈”聚集的社区报到,甚至有点不屑一顾。
其二,缺乏组织活力和党建活动。目前社区基本上都建有党支部或党小组,但组织活力并不强。尤其是退休党员这一块,名义上有组织有领导,但基本工作就是上情下达、你说我做,缺少主观能动性。党建活动更薄弱,大体上处于“自由生长”状态。多数社区退休党员支部也都已建群,虽因疫情线下活动受限,但是线上除了发通知及个人转贴外,看不到积极主动创设党建活动的生气。
上述个案主观上看,与人的观念变化有一定关系。因为退休前大家都是单位人,受单位管辖及其制度约束,所以都会比较自觉地融入其中。但是退休后尽管组织关系已经转入社区,但没有了与工作的联系及制约,多少会有不是“娘家”无所谓的感觉,人的自我约束力就会减弱,行为也会比较自由和放松。
客观上讲,与退休党员的管理难度、力度及方法也有一定关系。一方面,退休党员的人员构成远比一个单位复杂。职业、身份、年龄各不相同,且来自各行业,要把它凝聚起来确有难度;另一方面,企业退休党员虽是党员,但毕竟又是到了颐养天年的退休人员,而且大多数人都存在年老体弱或需要照顾第三代等客观因素。可能出于关心,也可能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所以,企业退休党员队伍建设及其管理,自然也就比较松散一些。
二,以党建引导企业退休党员融入社区管理
引导退休党员融入社区管理与参与社区治理是相互相成的关系。要让他们参与社区治理,就必须先让他们融入社区管理,这需要以党建引领,从多方面入手。
首先,加大对优秀人物、特别是身边退休党员感人事迹的宣传
企业退休党员关系转入社区,却未能融入社区管理,与退休有着很大关系。伴随从岗位上退下来,一方面,年龄增长及健康状况的逐年下降,人的工作热情与精神状态一定程度上会随之消减,可以说,这也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的制约也在逐渐变弱。社区毕竟不是单位,融入不融入,参与不参与,某种意义上说,对退休人员已经没有多大影响,更不涉及所谓前途。少了外在约束,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的下降也就在所难免。
然而,人的积极性和热情消减,只是说明内在动力的减退,而不等于泯灭。所以,社区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各种渠道,如宣传栏、微信群等,加大对先进党员、尤其是身边退休党员感人事迹的宣传。一方面弘扬优秀党员精神,使之在党员中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利用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感召和激发其他退休党员的热情。这种由外力推一把的做法,或许会让只是暂时放慢脚步的企业退休党员,更快、更自觉地融入社区管理。
其次,通过重温党史和个人成长史增强党员意识和责任感
其实每个退休党员一生中都有着自己的闪光点,不论大小,都是他们对党和国家事业做出的一份贡献。党员身份与为党工作,是退休党员一生引以为豪的荣誉。但是,退休党员也是普通人,难免会有杂念与停顿的时候。尤其是退休回到社区,停下来歇歇的想法,自然会出现在一些退休党员的头脑里。
重温党史就是为了通过党史教育,让每个退休党员明白,工作有年龄限制和退休,而代表政治身份的党员,是没有年龄限制和退休的。人只要活着,不违反党纪国法,就永远是党的队伍中的一员,始终有义务参加党组织的各项活动。
回忆个人成长史、特别是他们曾经为党和国家无私奉献的工作年代,是为了重新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增强党员意识。虽说历史只是代表过去,但当年的党员精神和责任感,正是激励他们前进的动力。只有当他们心中树立起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时,才会内化为行动,化思想自觉为行为自觉,融入社区管理。
再次,社区应以关心、尊重退休党员赢得他们的认同
要让退休党员把社区当作自己的家,自觉融入进来,社区就不能把他们当局外人,要用爱心换爱心,赢得他们的认同。
一要尊重退休党员,就是不把他们当外人。虽说退休党员在社区只是一个普通居民,但仍是党的队伍中一员。他们回到社区,社区就应该把他们当主人,与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及时向他们传递有关信息,遇到重要事情及时告知并与之商讨,这会使他们感受到社区对他们的尊重,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主人,社区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二要关心退休党员,就是始终把他们放在心上。退休党员既是党员,又是老年人。作为老年人,退休党员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难,尤其是一些高龄党员,或身患疾病,或子女不在身边无人照顾等,社区党组织应该摸清情况,经常走访有困难的家庭,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遇到严寒酷暑和党员生日等一些重要日,派人上门慰问和表示祝贺。关心、关爱党员,才能温暖党员、凝聚党员。
关心、尊重退休党员,做起来并不难。只要用心、上心,退休党员一定会感受得到,没有理由不相信他们同样会以自己的行动,力所能及地配合社区做好党员应尽的义务。
最后,社区基层干部需要提高领导能力
退休党员融入社区问题,看似在党员,实则也在基层党组织、尤其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带好一支队伍,把人吸引过来并聚拢在一起,考验着领导班子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据笔者对几个社区的情况了解来看,社区基层干部的能力亟待提高。
事实上,不少社区对退休党员融入问题认识不足,并没有真正上心。一方面,因为退休老年人客观存在的问题,确实没有太多的办法可以约束他们;另一方面,一些社区干部的领导能力也不够。退休党员的融入管理对社区来说是个新问题,没有经验又缺少方式方法,更没有做好迎接这个任务的准备。不上心,无准备,就不会用心。不用心,对退休党员就没有吸引力,退休党员对社区也就没有认同感,不会自觉融入其管理。因此,有必要对社区基层干部进行专门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领导能力。
三、搭建助力企业退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
企业退休党员是社区治理的重要人力资源,社区应该充分用好这笔资源,在通过对这一群体分析的基础上,找到能够发挥他们作用的地方,为之搭建参与平台,邀请他们进来发挥余热,找回自己的存在价值。
鉴于退休党员来自各行业,这里姑且把它粗分为三大类: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普通员工。社区可以有针对性的构建参与平台。
一是设立社区议事顾问
主要是把一些曾经担任过各级领导职务的退休党员干部请进来,聘任他们担任社区议事顾问或参事,根据社区事务的轻重缓急,定期或随时与他们进行商讨,请他们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现代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或多或少都居住着退休党员干部,他们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虽然社区治理在对象和内容上,与他们曾经管理的单位可能有所不同,但凭借管理学原则的普适性和他们的管理经验,完全可以给社区治理带来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帮助。
退休党员干部离开领导岗位后,大多行事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但并非对什么事情都不闻不问。社区应该主动作为,上门拜访和说明来意,介绍社区发展与面临的问题,诚邀他们担任社区事务顾问,并通过一定的仪式向其颁发聘书,这会让受聘退休党员干部真实地感受到来自社区的一份诚意与尊重。退休党员干部绝大多数有着较高政治觉悟,这种以真心换真心的做法,相信会打动许多身体健康、年龄合适的退休党员干部出来为社区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成立专家工作室
主要是把退休党员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吸引进来担任技术指导,依靠他们的知识和技能,为社区管理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提供建议或参考方案。
社区治理中常会遇到各种问题。有些属于发展问题,比如加装电梯、环境整治等;有些属于群众需求问题,比如居民的业余生活、家庭邻里间的纠纷等,都需要技术上的支持和专门知识的帮助。据此,社区可以通过梳理,有针对性的建立若干专家工作室,如工程师、教师、律师、医生等工作室,邀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退休党员坐镇指导,协助解决有关问题。笔者所在小区虽无此类工作室,却有相似做法。如在小区电梯维修时,由一位比较懂行的退休党员技工监管,既避免了维保单位开价过高,又较好保证了维修质量。
考虑到退休党员的年龄、身体和家庭情况,同时为尽量减少占用他们的业余时间,工作室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前者可以由专业人士轮流值日,后者可以只在遇到问题时,随时向相关专家咨询请教。退休党员专家也可以无事居家,有事召之即来。这种既照顾到退休党员的实际,又便民利人的做法,有利于更多的退休党员出来发挥余热,也能推动退休党员快速融入社区管理和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
三是组建志愿者小组
社区主要是居民生活栖息地。但社区事务却庞杂纷繁,仅居民就有成千上万,其中一些高龄和独居老人,他们的生活起居等都需要社区及志愿者的关心和帮助。今年上海的疫情,社区居民生活保障物资派送、团购、楼栋消毒、核酸检测点的安排及秩序维护等,如果没有社区志愿者,包括退休党员志愿者,仅靠有限的居委干部和社工,无论人手和能力所及,都无法照应和解决这些问题。
社区的优势也在于丰富的居民资源。人数众多的居民包括退休党员在内,蕴藏着各方人士、各路人才。可以把这部分人、包括符合条件的退休党员动员起来,人尽其才,组成敬老、帮困、环保等各种志愿者队伍。这种由居民自己来守护家园和治理家园的做法,既可以达到引导退休党员融入社区管理和参与社区治理的目的,又有助于社区治理上台阶。
把退休党员动员起来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具有可能性。一方面受党的长期教育,绝大多数党员都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有一定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今年上海疫情时,许多退休党员不顾年老体弱争做志愿者就是明证。另一方面在于退休党员的身份认同。退休党员本身就是社区居民,社区的大多数事务,某种程度上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和他们的能力所及,有理由相信退休党员会自觉参与进来。
引导企业退休党员融入社区管理和参与社区治理,是企业退休职工管理属地化工作内容之一,社区党组织必须重视起来,绝不能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事情,要下功夫、动脑筋,以党建引领,以提高社区干部领导能力和增强退休党员意识为抓手,让退休党员队伍真正成为社区发展与治理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者简介:凌弓,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退休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中共历史,发表论文60多篇,专著一本,主编与参编教材和著作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