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为了应对我国老龄化的趋势,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倍加关注,制定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要让老年人活出精彩绚丽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老年观,“幸福养老”、“积极养老”、“成就养老”等新思潮已深入老人们的心里。老年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善待暮年和提升幸福感,采取各种措施追求幸福、享受幸福。
【关键词】 老年幸福观; 积极心理学; 追求幸福; 方法措施
人们总是把幸福解读为:“有”,如有钱、有房、有车、有权等,但对老年人来讲,幸福其实是“无”,如无病、无灾、无忧、无虑。到了晚年,我感悟到人生真正的幸福是活得健康、忙得有序、玩得潇洒、过得充实、聚得开心、笑得灿烂。我六十岁退休,今年已经八十多岁了,肺癌开刀也四年多了。但我感到仍有一颗年轻的心,整天嘻嘻哈哈,被称为“开心果”。本人就新时代的幸福养老谈些看法,供老年朋友们参考。
一、老年人的幸福观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老年人都追求晚年生活过得幸福、快乐。幸福好像看不见、摸不着,实际上幸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渴望。不同人对幸福有不同的解读和不同的追求。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社会经济发展,我国人民富起来了。养老金十八连涨,老人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时代的变化,激发了老人们崇尚科学文化,丰富精神生活的热情,对幸福养老有了新的需求和憧憬。老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生活方式得到改变,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使老人们的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把对生命观、老年观、幸福观的认识提高到新高度。
上海市十 二大报告充满了人文情怀,对民生福祉的关切直抵人心。让更多老年朋友拥有“踏遍青山人未老,如今归来仍少年”的多彩生活。党代会的报告,讲出了老年人的所思所盼。这充分说明了时代的发展,养老多元化的选择,价值观的提高都在发生变化,以往的养老理念和幸福观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二、“积极心理学”与幸福养老
“积极心理学”好像有些陌生,但它打破了一百多年来的传统心理学只关注失败和障碍的旧模式。“积极心理学”研究如何让人们(特别是老年朋友)活得更幸福。“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不再是可望 不可及的东西,而是一种可以通过练习培养的能力。因此,“积极心理学”也被称为“幸福的科学”,积极心理的力量在我们的内心不断成长,更是让人们在任何情况下,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有能力过得更幸福、更成功。人到了老年就是到了人生地图的最后一站,突破旧的生命地图的局限,调整心态、放慢步伐,调整生活重心与生活节奏,悠然前行。晚年的“幸福密码”是懂得怎样老下去,如何安度愉悦而舒适的晚年,感受到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面。防止和摒弃传统观念中的消极情绪,用积极态度面对老年生活,不攀比,知足常乐,弘扬生活中的正能量。如“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要更新,由于我国即将退休的一代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大家庭的养老模式瓦解了。
研究表明,照料孙辈会降低老人的幸福感,双方都不照顾孙辈的祖父母幸福度高,卷入照顾孙辈的程度越深幸福度越低。为了照顾孙辈,老人们体力、精力消耗增大,承担一定的责任和压力,减少了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与社会的联系也少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牛马。退休后一定不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顾儿孙上,忘记了自己的老年幸福。有不少老人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退休了还在为孙辈辛勤地劳作,实际是对子女的控制欲太强。我们要奉劝这些老人,与其为了控制儿女而牺牲自己的幸福,不如让他们张开双翼自由飞翔。
人活的不是岁数,而是自己的心态。心态决定性格、脾气、成败、强弱、祸福、命运,心态决定人的一生是否有快乐和幸福感。
三、追求幸福养老的方法
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幸福只能靠自己”。如何有质量地幸福养老?首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古人曰:“我命由我不由天”。我的命由我自己做主,未来即使是拄着拐杖走路,也得靠自己。退休了,离开了繁忙的工作岗位,不仅要延伸自然生命的长度,而且要拓展社会生命的宽度,更要提升精神生命的高度,从而享受到真正的老年幸福,这是我退休二十多年的深切体会。
(一)简单生活,提升幸福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那些平常小事。日常生活中快乐的事情越多,自然会更幸福。我退休后参与了社区各种活动,担任一些社会工作,充实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从中得到乐趣和幸福。(1)我参加了华东师大退休职工的乒乓球赛,勇夺了冠军,我开心了整整两个星期。后来又参加了竞技麻将比赛,曾获得一、二、三等奖。里弄里踢毽子比赛,我一分钟踢了一百十个,得了冠军,说明我宝刀不老。(2)去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一百周年华诞时,党组织给我颁发了“光荣在党五十周年纪念章”,因此我写了在党五十年的纪念文章。五十多年来,我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成长、工作、生活,种种感人情景历历在目,我感到幸福无比。(3)我还参与了社区的文艺活动。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时,我在五三居委会演唱沪剧;再新年联欢会上,我参与了越剧表演唱;在读书会举办的诗歌朗诵会表演时,我领颂“歌颂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也乐在其中。
(二)通过学习和练习,我养成了一些好习惯。幸福需要每一个老人去不断地追求和创造。幸福人生的态度,不仅是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也需要享受追求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过程。(1)记录下自己处于最好状态的时刻,多做一些自己最想做的事情。(2)根据每个人的人生地图,培养自己感兴趣的新习惯,从而使老年生活更加幸福。我们长宁区成立了年轮学堂,近年来我一直去,学习了八段锦练功法和按摩等各种养生技法,增强了我的体质。(3)书写感恩日记,记录下各级组织、子女给我的幸福和满足,点点滴滴的往事,使我感恩不已,永远铭记在心。
(三)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坎坷、烦恼。在各种逆境面前不认输,幸福就会油然而生。看到世界总是灿烂的,幸福感就会满满的。正确对待疾病、对待生死、对待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弘扬正能量。例如,我在2018年体检时诊断肺部得了癌症,需要动手术。我并没有被癌症吓到,相反,我以更坚强的毅力去战胜病魔。我安排好家中的一切事务,顺利度过了手术关、康复关。四年多过去了,目前的病情稳定。我制定了病后三年的目标,目前我活得好好的,精气神很足。在疫情的封控期间,我身体很不好,拉肚子、牙疼,物资缺乏,又因身体原因不能接种疫苗,心中很是烦躁。但我坚信党和政府一定有能力控制好疫情,灾情会过去,一定能迎来明媚的春天。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积极配合防疫的一切措施,而且我自己还当起了半个医生,治好了肠胃病,自己拔掉了两颗病牙,困难终于过去,迎来了解封清零的一天。
(四)保持童心,对新生事物保持兴趣和好奇心。我已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但是我有四十八岁的心态。我走出家门,接触社会,兴趣广泛,对于各种活动都会参与和尝试。我喜欢阅读、戏曲、手工制作,每年三到四次旅游,我都能积极参加。我喜欢看东方电视台的“潮童天下”的节目,感受到少年儿童的青春活力,也能学习一些知识。前几年,智能手机开始普及时,我就到新民晚报社办的培训班去学习,现在基本上掌握了操作要领,它给老年生活带来了便捷,助力我们科技养老。我对经济比较感兴趣,试着参与炒股和理财方面的活动。我感到“心动不如行动”,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才不会落伍,不会与社会脱节。我交了各种朋友,学习了各种新知识,精神有了寄托,生活才不会枯燥无味。通过这些追求幸福养老的方法,我的精神世界是丰富和充实的,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的退休生活是多么美好和快乐!
四、幸福养老的几点建议
为了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提出适合国情的养老模式,满足新时代老人们的养老需求。
(一)国务院推出了“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的规划,希望能落到实处。进一步完善以家庭为核心、社区为依托、市场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退休潮。在养老服务方面,希望能做到“有梯度、有精度、有深度”。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让老年人更省心;因地制宜增加社区十五分钟养老生活圈,让老年人更舒心;医养结合养老,让老年人更放心;各种养老服务,让老年人更暖心。
(二)国家卫健委发布全国2022--2025年广泛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对老年人开展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把老年人养老的幸福指数提高到新高度。具体到社区,可以开些心理学讲座,设立社区谈心室,让老人有烦恼、有心理诉求的,可以有地方倾诉和发泄。老人也要自觉学习一些老年心理学,做一个情绪“低碳”,心理“环保”的开明老人。
(三)加强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关爱工作。现在企业退休老人全部划归居委会管理,但是每个居委会的编制只有八、九个人。虽然每个居民片都有片长,每一幢楼都有楼组长,但仍然是鞭长莫及,无法顾及到这部分老人的需求。
(四)改变医疗产业化,医疗集团利益化的局面。中国医药70%是靠进口,价格都比较昂贵,如有一种治疗白血病的药,叫格列卫,进口到我国二万五千元一盒,而在印度只卖二百元一盒。要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老人住院一定要请护工,价格越来越高,医院收管理费,一月支出的护理费高达一万元,一般老人根本无力负担。有的老人生了重病去到医院还未治疗,光检查费就花掉几万元。类似问题未能妥善解决,难以发展银发经济,难以拉动老人消费的积极性,也使老人的幸福养老受到影响。
(五)幸福养老的有关举措应向高龄、失智、失能的老人倾斜。加强有效疏导及干预力度,补齐短板,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如独居老人生急病,无人知晓,等到发觉时为时已晚。鼓励养老机构向社区开展助餐、助浴、日托、医疗等的延伸服务,支持发展“物业+养老”的模式;开设“记忆家园”等,为“认知症”的老人提供托养服务,因地制宜增加社区的嵌入式养老服务功能。
(六)进一步发挥楼组长、志愿者、共产党员在社区中的作用。大的楼宇可以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由居委会党总支牵头,组织有关人员与有困难老人及家庭结对子,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在这次疫情期间积累了不少好经验,可以加以推广。
(七)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在疫情期间,暴露出最需要帮助的老人却没有“入群”,不会团购,不会用手机与外界沟通,困难重重,需要得到有效的解决,使智能手机更好的为老人们服务。
(八)推行“临终关怀”理念,重视老人们最后的人生。目前,深圳立法尊重重病人的临终决定权,开创了中国医疗体系的新时代。罗点点在北京成立“临终关怀”协会,倡导老人办理“生前预嘱”,对重症病危老人不做无为的抢救,不增加老人临终前的痛苦,让老人们尊严善终,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综上所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国新时代老人更是把幸福养老作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喜看今朝,多么美好;再看明天,夕阳更好。希望普天下的老人们都有一个绚丽多彩的幸福晚年。
参考文献:
1、【美】泰勒﹒本——沙哈尔:《幸福的方法》。
2、周瀚光:《我命在我不在天》,《上海道教》2021年3月。
3、《懂得怎样老下去》,《长宁时报》2021年10月22日。
4、《线上线下为社区老人织起心理防线网》,《上海老年报》2022年5月。
5、《全体市民这份“心“提示请收好》,《上海老年报》2022年5月。
作者简介:
毛慧玉:女,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档案系。退休前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具有副研究馆员的高级职称。研究方向档案学理论及管理,图书馆管理等。退休后,热心与退休管理理论研究,关注社会老龄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并提出各种建设性建议。近年来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得了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系统的一、二、三等奖及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