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秀文: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的路径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1-06-28浏览次数:10

内容提要】上海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传统养老服务面临供给不足的难题,富有创新特征的智慧养老依托上海智慧城市建设因势、因需而产生,其建设与服务取得初步成绩。针对今后几年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剧的趋势,着重探索了“十四五”期间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的路径及对策,以期破解社会面临的养老难题。

关键词】智慧养老; 创新模式; 积极推进; 路径及对策; 上海成绩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也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581.55万,占23.4%;全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533.49万,占36.1%。预计到2025年,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和户籍老年人口分别将超过680万和570万。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的趋势,使传统养老服务面临难题与挑战,同时,也给新型的智慧养老带来了发展机遇。

一、智慧养老是破解社会养老难题的创新模式

智慧养老是指运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实现及时的信息共享,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物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智慧养老具有显著的创新特征和服务优势:

1.智慧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突破和发展

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往往各自为营,以人工服务为主,服务效应的发挥深受局限。而智慧养老是一个由安全防护系统、网络通讯系统、生活服务系统等组成的养老服务集成系统,其应用范围可以覆盖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从而为全体老年人提供共性化和个性化的安全、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其服务手段和服务范围都有很大的实破。同时,通过对各种传统养老模式的整合和补充,智慧养老结合了前几种传统模式的优势,又弥补了其不足,使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主体都有了横向扩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和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2.智慧养老体现了信息时代养老服务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智慧养老的发展必须依托智慧城市的智能化技术为基础。我国的智慧养老就是依托2013年开展的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而起步的。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是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智慧化管理和运行为特征,以城市本身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最终为城市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智慧养老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依托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运行理念与智慧城市建设一脉相承,处于当今社会的先进水平。智慧养老开展的各种服务,如信息共享、热线呼叫、紧急救助、生活服务等,都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养老服务的先进性和高效性。

3.智慧养老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多功能服务的优势

智慧养老以向全体老年人提供更好服务为目的,是一个包含政府、社会、家庭的整体系统设计。该新型养老模式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系统与政府及社会养老力量、养老资源联成一体,并借助智能化手段将供需双方的信息在信息平台上进行系统整合,促进供需双方的连通联动和对接,由此实现养老服务有效供给的目标,发挥规模化、集约化、多功能服务的优势。

在上海老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程度高,独居、空巢老人多,而传统养老服务模式难以满足养老服务需求的情况下,积极推进智慧养老,充分发挥其创新特征与服务优势,是破解社会养老难题的有效途经。

二、智慧养老在上海的开启及取得的成绩

上海是国内最早开展智慧养老的大城市之一,经几年努力,其建设与服务均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1.上海的智慧养老依托智慧城市建设而启动

2014年1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该行动计划明确将智慧养老列为八个重点建设专项之一。该重点建设专项确定了搭建全市统一的养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发展智能化养老服务机构,推进社区养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在养老服务系统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远程健康监护、居家安防和应用等重点建设内容。

2.上海开启智慧养老取得的成绩

自2014年上海开启智慧养老重点建设专项后,“上海速度”得以充分体现,智慧养老建设与服务已取得不少成绩。

(1)打造了发展智慧养老必备的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了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云计算、信息平台等的建设速度,为智慧养老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环境和可供共享的网络设施。

(2)搭建了上海市综合为老服务平台。2016年10月上线的上海市综合服务为老平台,是上海智慧养老建设重点项目。该平台同时承担上海为老信息服务统一门户网站,养老服务行业管理统一入口,为老服务资源大数据三大功能。尤为突出的是,平台建设的为老服务资源大数据,整合和链接了各类为老服务信息,涵盖为老服务的需求、项目、队伍、设施、政策等各方面,为全市民众,特别是老年人浏览查询,获取所需的养老资源提供了极大方便。

(3)抓好试点,为全面开展智慧养老积累经验。上海开启智慧养老建设专项后,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努力抓好智慧养老试点。上海的智慧养老试点共分两大类:一是由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组织开展获批的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2018年至2021年,上海先后有四批共45家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单位。其中,长宁区、奉贤区、徐汇区、道等分闵行区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黄浦区老西门街布于八个区的31个街道(乡镇)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另有上海安康通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等11家上海企业成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二是,上海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自行确定的智慧养老试点单位。这两类试点单位对智慧养老的探索,为推进智慧养老在上海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的路经及对策

国内研究我国智慧养老课题的学者一般都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其现状局限于一些发达城市的试点。联系上海实际,笔者认为,上海的智慧养老一直走在全国发达城市的前列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要进一步探索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的路径及对策,促使上海的智慧养老由点到面向广度发展,并进一步深化、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效用。

1、制定智慧养老发展行动计划,实施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

2020年12月10日,上海发布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该建议的“(三十一)提供更加充分的养老服务供给”之标题下,列有“创新养老服务方式”,“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等建议。2021年6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该规划的“四、主要任务”之下,列有八大任务,27个建设要点,其中列有:“19.推广智慧养老应用”的建设要点。

为落实上海市委“积极推进智慧养老”的指示精神,完成《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推广智慧养老应用”的任务,上海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应该专项制定比较全面的长远的智慧养老发展行动计划,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智慧养老建设方案。通过制定发展行动计划,实施行之有效的建设方案,推进智慧养老向前发展。

2.开展由点到面的推广,逐步在全市范围普及智慧养老

近几年,上海对智慧养老试点工作一直抓得很扎实,并呈现试点单位数量多,试点的地区分布广,试点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全市各区几乎都有智能养老试点项目,仅工信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单位,上海就有45个,31个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乡镇)分布于静安、长宁、黄埔、闵行、普陀、徐汇、奉贤、宝山八个区。试点模式涉及智慧居家养老、智慧社区养老、智慧机构养老各种类型。在目前试点经验渐趋成熟、社会对智慧养老的需求日益迫切的情况下,开展由点到面推广的条件已经成熟。因此,应该力争在“十四五”期间逐步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智慧养老,以缓和养老服务方面的供需矛盾。

3.借鉴先进经验,深化、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按照智慧养老应用场所,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可分为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智慧社区养老服务模式、智慧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三种。经前几年的试点,上海已经形成了奉贤区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浦东区周家渡街道社区街道医养护一体化模式、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信息化机构养老服务模式等先进典型。奉贤区建设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系统,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智慧设备信息,为4200位居家老人提供居家生活监测、应急救助、定位、健康管理等智能居家养老服务。周家渡街道在5G网络支撑下,以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核心,依托街道32个家门口服务站,将中心赋能延伸至社区,实现“医养资源”在15分钟服务圈内可达可及,创建了周家渡街道“1+32+X”三级为老服务网络。上海市第四社会福利院建立了以智慧养老为基础,多种服务应用共享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上述各类试点所取得的先进经验为深化、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借鉴。借鉴先进经验,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主要做法为:

(1)总结、提炼上海智慧养老服务模式试点的先进经验,并吸取国外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精华之处,以作为深化、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借鉴要素。

(2)在获取借鉴要素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面上开展智慧养老的现状、差距、基本条件及需求等实际情况,并紧跟当前智慧养老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三者结合,构建具有一定服务深度的完善的各类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3)借鉴先进经验,研究、制定智慧养老服务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包括智慧养老服务系统的技术标准,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服务质量标准,各类智慧养老服务模式的服务规范等。通过制定标准与规范,完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为推进智慧养老的发展奠定基础。

4.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市场,力促新型智能产品投入使用

目前发展智慧养老市场应抓住供给与消费两个环节。对企业等服务供给主体而言,首先要加强智慧养老服务关键技术及其产品的研发,针对家庭、社区、机构等不同应用环境和需求,继续向市场推出设计先进、适老、适用、且价格适中的智慧养老新产品。尤其要发展劳动力替代及增强技术,加快服务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研发及在养老陪护、医疗康复、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应用。其次,要激活智慧养老产品的市场需求,加强对智慧养老产品的宣传推介和消费引导。鼓励商家、零售业线上线下联动,展示销售智慧养老产品;持续举办上海国际养老、辅具及康复医疗博览会等展会,促进智慧养老产品供需对接。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市场,促使新型智能产品投入使用,为智慧养老向前发展创造条件。

5.建立智慧养老服务评估监管机制,确保服务实效并得以持续发展

智慧养老服务的运行要取得服务实效并得以持续发展,还必须建立有效的评估监管机制。评估监管可由政府委托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平台和社区等组织进行。首先,评估应抓住智慧养老服务的准入环节,政府应通过公开透明的招标形式,经评估筛选出高水平的智慧养老服务机构,以保证准入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其次,应建立智慧养老服务行业评估制度。评估机构应对智慧服务单位定期进行考核评估,考核评估的重点应着眼于服务过程的质量与绩效,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对服务结果的满意度评价。此外,还要丰富社会监督渠道,支持网站投诉、移动投诉、电话投诉、视频监控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政府性服务及社会服务的有效监管。通过实行严格的评估监管,确保智慧养老的服务实效及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14-2016),2014年12月发布

2.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2020年12月20日发布

3.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年6月4日发布

4.张若涵,李盼道:城市社区智慧养老发展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5)

5.朱岱霖,刘效壮:智慧健康养老的供需分析,中国市场,2021(11)



作者简介

黄秀文:女,1947年生,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献研究与利用、管理学,曾发表论文数十篇,著、主编著作十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