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英:后疫情时期做好个人防护是老有所为的重要基础

发布时间:2021-06-28浏览次数:10

摘要: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总体战尚未结束,一些地区的零星散发案例,给全国敲响了防疫警钟。后疫情时期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是老有所为的重要基础。在疫苗接种方面,老同志要积极慎重,应种尽种;要把防疫“三件套”、“五还要”作为日常生活和出行的“标配”。老年人要熟悉掌握网络技术,用好这一当今最重要的工具;与时俱进,做好后疫情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员,实践员和宣传员。

关键词: 后疫情时期,老有所为,个人防护,疫苗接种,网络技术,


2020年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特大规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影响最大、对经济和生活冲击最大的全球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亿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方针,万众一心,同心同德,打赢了武汉保卫战和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全疫情的决定性胜利!

一、新冠肺炎疫情的世界性影响及其今后趋势

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役的伟大胜利,是党和国家果断决策(武汉封城、各省市一级响应)和科学防治(集中救治、强制隔离和居家休息这三条战线井井有条)的结果。正是数万名白衣战士和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及时驰援武汉及湖北,才能力挽狂澜扭转危局,使得全国形势转危为安。正是全国各地广大医护人员、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守土尽责,全力配合流调防疫专业队伍进行拉网式的排查管控,才坚决地切断了病毒传播链,使确诊病人及无症状感染者得以及时医治。正是全国各族人民听从医学专家的指导,自觉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不聚集,才巩固了全疫情的成果。中国迅速控制了疫情,有序启动复工复学,并且尽力为世界抗疫大局伸出无私援手,受到各国有识之士和国际组织的赞扬。

这场抗疫战役的胜利,除了奋不顾身、逆行而上的医务人员之外,还有各地区、各方面的紧密配合,以及全国人民凝聚共识令行禁止,做好个人防护。这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高尚风格。对于中国政府卓越高效的治理能力和中国人民高度自律的家国情怀,世界各国叹为观止。

当前,这次抗疫总体战尚未结束,国外疫情泛滥造成的境外输入,时时威胁着国内的经济恢复和生活安定。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大连、哈尔滨、北京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局部反弹。今年初,上海两个三甲医院发现个别确诊病例,造成医院停诊及相关小区的封闭。最近,安徽、辽宁、尤其是广东等又出现一些中高风险地区等等。尽管这些都是零星散发、局部可控,但一次次给全国敲响了防疫警钟。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就是一部与传染病长期斗争的历史。近代世界不断研发成功的各种疫苗,就是人类最终战胜传染病的关键武器。自从中国在2020年初成功分离新冠病毒并测定全基因组序列后,国际上争先恐后研制各种新冠疫苗,中国则一直处于世界第一方阵之中。我国生产的经典灭活疫苗,具有安全性高、保存运输方便等优点,疗效已获得WHO的肯定及世界各国的赞扬。此外,我国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也已上市,以只需一次注射而受欢迎。

中国政府在推广全民免费接种方面也可圈可点。每天全国注射量已达2千万剂次以上。专家们希望,到今年年底,全国有可能达到80%的接种率,从而建立起有效的群体免疫屏障。同时,中国继续加大疫苗生产能力,开展大规模的疫苗防疫的国际合作,因而获得联合国秘书长及多国政要的赞扬。

我们相信,尽管新冠肺炎疫情还会在世界一些地区逞凶一时,但是,随着WHO主导的全世界疫苗接种的全面推行,人类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时期必将到来。

二、做好个人防护是后疫情时期老有所为的重要基础

据专家们预判,随着全世界新冠疫苗的逐步推广,这场新冠肺炎疫情世界性大流行的转归,大概率趋势将是走向新冠“流感化”。就是说,既不可能象2003年SARS(也是一种冠状病毒所致)一样,猖獗半年左右后在全世界戛然停止;也不可能长时期内大规模地继续“横扫”全球,造成更大的灾难。最有可能就是在人类顽强抗击下(包括疫苗的广泛运用),转而成为在一定时间(冬春季尤甚)、一定范围内流行的“大流感”,其患病率及死亡率也会有所降低。但由于冠状病毒的经常性变异以及疫苗接种的盲区存在,可能仍难全面阻抑它的传播。总之,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必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深刻地影响全球经济及社会发展。

在疫苗注接种方面,我们老年同志要带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自愿接种。如有基础性慢性疾病,也可请教平日就诊的专业医务人员,或请教疫苗接种点的预检医生,做到积极慎重,应种尽种,利己利国。下一阶段,疫苗接种还将扩展到3至17岁的青少年年龄段,老年人也应在家庭中做好宣传工作,鼓励他们按照条件就近参加,为构建全民免疫屏障做出应尽的努力!

在疫苗接种这件防疫大事面前,我们切不可轻信谣传。诚然由于疫情紧急突然,疫苗研制时间紧迫,但都经过严格审批,包括WHO的国际认证。目前,国内使用已超过11亿剂次,安全性完全有保障。至于疫苗的长期疗效,相信通过不断的随访检测,包括对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将会有进一步明确的大数据,也会有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进一步的明确措施。

后疫情时期老年同志要进一步发挥老有所为的积极作用,首先要带头做好个人防护。目前,尽管上海的疫情防控做的较好,但我们仍应努力提高健康意识,提升防护能力,把防疫“三件套”(口罩,社交距离,个人卫生)、“五还要”(口罩还要带、社交距离还要保持、咳嗽喷嚏还要遮掩、双手还要经常洗,窗户还要经常开)主动成为日常生活及出行的“标配”。

事实上,口罩对于老年人来说,确是实用的好东西。据上海的疫情流调资料介绍,疫情肆疟时,某人在菜场里与病毒传播者接触仅17秒之短,就不幸被感染!这就表明在密集人群中坚持戴好口罩的重要性!戴口罩除了防止飞沫传播的功能外,在冬春季节可保持呼吸道的温暖湿润从而提高免疫力,防止因冷空气侵入诱发感冒、肺炎等多种细菌病毒的袭击。实践证明,带不戴口罩,效果大不一样。此外,无论家庭、办公室、或交通工具,有效通风是很重要的好习惯。勤洗手,既是防止病从口入攻击消化道的关键措施,同样也是预防病毒飞沫传播经间接接触侵入机体的有效方法。

老年人的综合免疫力较低,也与普遍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阻肺等基础疾病以及患有肿瘤等重大慢性病等有关。正是这些原有疾病,已经造成机体全身抵抗能力较弱,一旦暴发传染病,则出现“雪上加霜”的危重局面。因此,大力改善老年人的健康素质,是老年人最重要的必修课。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自己就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善于学习正确的养生保健常识,减轻这些老年病症对机体的不 利影响。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做好保基本、促公平、筑底线、可持续,发出了医保制度从无到有,从广覆盖到高质量的改革动员令。相信在深入推进全民医保医改的进程中,我们老年人必将获益最大。当前,上海的后疫情计划已经启动。2020年4月7日,上海就召开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居安思危找弱项,补短板;响亮提出到2025年,上海将建设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最安全城市之一。

日前,在国家卫健委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上海在健康科普和健康促进工作方面的经验。2008年以来,上海市政府持续不断向全市800多万户常住居民免费发放各种健康知识读本,由医学、卫生专家予以健康知识科普宣教。这种持之以恒的策略,对于提高上海市民的健康素质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目前上海的户籍人口期望寿命已达83.66岁(男81.27岁,女86.14岁),家庭医生的累计签约超过770万人。不仅国内领先,而且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领先水平。今年上海大力推广公筷公勺,并向全体市民家庭发放不锈钢公勺,向不卫生的陋习发起挑战!

三、用好网络技术是后疫情时期老有所为的重要工具

疫情期间,为了坚决切断病毒传播链,国家下令停工停学,整个社会活动被按下暂停键。但几乎同时,互联网却成为最活跃的超级工具。大至全球性国际会议,隔洋咨询学术交流,小到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网络几乎无所不能。去年3月份起全市中小学生网络上课,成为教育史上史无前例的佳话。事实证明,当今世界正由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转向以大数据信息及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新时代。这对于习惯于使用电视、电话、银联卡等的老年人来说,是一次较为明显的转型冲击。疫情期间,买菜购物都在家里用手机遥控搞定,微信联系将同学好友拉在一起,隔空聊天,视频对话。视频会议成为工作、学习和思想交流的最主要手段。有的老同志与时俱进,样样都学得快,玩得转,操作起来得心应手。但也有的老人弄不来,感到很不方便。后疫情期间外出还需要出示健康码、随申码,就医、参观也要网上预约。其实这些只要有知能手机并开通网络,操作层面并不复杂。老年人需要继续学习,跟上时代。只要多试两次,就能熟练跟进。越是畏难而不练不用,继续落后被动,那是不可取的。不久前,上海电视台专门开设金色频道,教授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提高老人的应用能力。

在自媒体时代,微信、抖音等国内外社交联络平台普遍建立,直播带货是促进销售购物的重要渠道。疫情期间,人们利用微信获取消息,甚至比广播、电视还要快。武汉疫情期间超速建造的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央视网络进行了连续24小时不间断现场直播,几亿青年人不经意之间成为“云监工”,这极大地提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疫信心和决心,也赢得了全世界各国的赞扬。总之,网络信息与传统主流媒体信息互补,为人民传递积极上进的力量,这些应该是当今社会的主流。

不可否认,网络上也经常会有各类负面信息。我们老年人应该具有较高的辨别能力。凡是时政社会信息,坚决拒绝各类“标题党”的耸人听闻大标题。凡是强调要你转发的,绝大多数是不应该转发的“三无(无时间、无作者、无出处)产品”。在养生保健方面,只有写明正规公立医院知名医生介绍的经验方法,才有参考价值,可结合本人的实际状况,加以合理采用;坚决拒绝某某“祖传”、“御医”的“秘方”之类的骗人邪说。有人调侃说,微信微信,微微相信!多一份谨慎,才能避免上当受骗。

总而言之,这场空前规模的疫情,对于世界各国都是一场国家治理和人民素质的综合大考。中国人民经受了考验,取得了优良成绩,真所谓“风景这边独好”!在后疫情时期,我们老年同志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员,又是实践员和宣传员。老同志认真阅读各类纸质的、网络的资料,进一步提高综合素养。在老有所为的各个方面,量力而行当好志愿者,宣传“四史”,宣讲社区防控、疫苗接种及保健养生。老年人在家里也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为家庭和睦、儿孙成长尽一份力量,成为家庭内分食制的表率。



参考文献:

1.《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第10版。

2.上海健康科普、健康促进工作情况如何?新民晚报,2021年6月16日,第3版。

3.《上海市民健康行为知识读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年12月,第1版。

4.《关于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意见》,文汇报,2021年6月18日,第8版。

5.《老有所为:桑榆未晚,为霞满天》,《上海大众卫生报》,2021年6月18日,第8版。

6.《学习新知识,应用新科技,享受新生活》,《上海退休生活》,2020年第1期,第14页。


作者简介:王世英:女,1947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师范大学生物专业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先后在上海教育学院生物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主管技师,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