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我国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专题报告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4-18浏览次数:10

2024年4月16日,市老干部局举办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在线报告会,邀请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评论员杜文龙作《我国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专题报告。我校及时组织离退休干部党员在线收听收看,现将部分离退休干部党员心得体会摘录如下。

    



经济与管理学院离退休党支部

听了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教授以“我国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为题的报告,深受教育与警示。他结合大量鲜活、触目惊心的案例剖析,使我们看到了国际形势、周边态势的复杂和严峻,使我们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报告视野宏阔,内涵丰富,以详实的图文,简明扼要的形式,诠释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点领域的深刻内涵和意义。使我们更加意识到,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坚持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是国情世情所需。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国家安全与每个人紧密相连。作为共产党员务必要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国家安全意识与素养,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与义务,对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保持高度警惕。养成保守国家秘 密,维护国家安全的良好习惯,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提高辨识能力,不信谣,不传谣,自觉抵制极端思想渗透和侵蚀,积极传播大安全理念,争当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传播者。【徐丽华】


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

听了军事专家杜文龙的报告,受益匪浅。报告人从俄乌战争、巴以战争、菲律宾在南海闹事、美日韩联合军演…。这一系列的活生生的事实都证明,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进一步证明习近平提出的新安全格局的整体安全观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只有全面实现了新安全格局的整体安全,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吴自荣】

杜文龙是网上评论的名家,他对军事、兵械、世界形势的分析都有独特的见解,是享誉今日头条的名嘴。今天两小时十分钟的报告,突出显示了他的才华和水平。他围绕什么是国家安全?我们国家安全吗?我们怎样才能安全?三个主题,从台海局势,谈到俄乌战争,以巴战争,总结了在这些战争中,美国的世界战略部署和战术的变化,告诉我们,谁是当今世界真正的战争的根源,这对于清除当前的浅识和混乱思想,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在乌克兰有了代理人,严重消耗了俄罗斯的国力。在中国的东南面,美国也希望出现东海乌克兰、黄海乌克兰和南海乌克兰似的战争代理人,来遏制我国的崛起。报告用生动的事例,诠释了习近平主席关于“风高浪急”“惊涛骇浪”国际形势的论断。以及总书记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杜文龙指出中国的安全,依赖于国家的战略调整、战术思想的改进,以及战争武器的发展和更新。从而使我囯的军事力量,可以制衡美国,武器超越俄罗斯,威力足以震慑日本。报告中提到已经出现的生化武器,以及正在研究中可能的基因武器,更使我们产生忧虑意识,认识到我们面临安全问题。这是一次精彩的党课。【周绍慈】


法学院退休党支部

杜文龙的报告很精彩,信息量大,又很生动,值得我们深思。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发展指数,也要关注身边的噪声指数。【钱品石】

杜文龙的报告内容丰富,分析具体深入。听后主要体会是美国要霸掌世界,将中国作为它主要对手,美国亡我之心不死。中华一定要自强,要崛起,才能立于世界之林。中国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奋斗不止!【朱学坤】


出版社退休党支部

杜文龙的《我国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这一课用独到的眼光、精辟的见解、酣畅淋漓的事例解析,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丰富的国家安全与军事知识讲座。本次专题授课聚焦国家安全、国 防动员达到了深化思想认识,拓展思路思维,为切实推动国 防动员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大国竞争的背景下有安全环境的保证更有利于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袁芳】


开放教育学院退休第一党支部

在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由上海市老干部局举办在线专题报告会,本人于4月16日收看学习了著名军事专家、资深媒体评论员杜文龙作的《我国安全环境与战略选择》报告。体会如下:

1、国际局势动荡不安。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坚定的意志品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在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与过去百余年间世界曾先后经历的“三次动荡变革期”(一战前后、二战前后、冷战结束前后)相比,本轮动荡变革周期展现出很多新的特点,如:海湾战争(空地一体战)、伊拉克战争(快速决定性作战)、科索沃战争(五环理论)、俄乌冲突(一体化威慑战争)等,它在相当程度上中断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合作的努力和趋势,集团对立和冷战重开的风险不断提升:新一轮巴以冲突暴发后在中东地区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以及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在这些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复杂影响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新变化:一是安全矛盾的存在和安全形势的紧张对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产生明显损害,这种损害往往是长期的,安全问题由于经常与国家主权、国家核心利益联系在一起,容易牵动社会与公众神经,迅速引起极大关注;二是安全问题的负面影响很容易外溢到其他领域并干扰合作进程,甚至导致已经取得的合作成果出现逆转;三是随着安全形势的恶化,你死我活的对抗、你输我赢的竞争、集团阵营的对立等消极安全思维会在国际社会拥有更大市场。

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2020年以来,美国对华战略竞争激烈,世界面临多重安全冲击;其中,新冠肺炎疫情是近百年来全球面临的最大非传统安全冲击;乌克兰危机是冷战结束后规模最大的武装冲突,并对国际社会形成广泛的地缘政治冲击;新一轮巴以冲突暴发后在中东地区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并影响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以及海上运输通道的安全。在这些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复杂影响下,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新变化。在周边安全形势出现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仍然取得许多成果。2020年以来,中国在此前与巴基斯坦、老挝、柬埔寨分别构建三个双边命运共同体的基础上,又与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周边国家明确宣示积极构建双边命运共同体的意愿,彰显了周边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命力。同时,面对复杂多变的安全环境,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也面临双边命运共同体如何进一步深入发展、如何把双边命运共同体转化为区域命运共同体的问题。

3、提振强国崛起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数十次提到“安全”,如:“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加强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优化国 防科技体系和布局,加强国 防科技工业能力建设。深化全民国 防教育。加强国 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推进现代边海空防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只有各国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繁荣才能持久,安全才有保障。中国提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中国坚持对话协商,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推动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推动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推动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余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