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展》有感

发布时间:2025-05-15浏览次数:10

5月15日,教育学部组织我们退休支部书记参观了《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展》,我深受触动。展厅里,一张张久远的黑白照片,一幅幅珍贵的红色文物图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封封告诫儿女的家书,一条条严明的家规,一句句家教的警句,一篇篇回忆父母的文章,生动展现了共产党人优良家风的传承与弘扬。从老一辈革命家的严于律己、清正廉洁,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艰苦朴素、爱岗敬业、为民奉献,使我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人家风的重要意义。

家风是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与作风,它不仅关乎一人得失、一家荣辱,更关乎党风、政风、民风。家风建设有利于增强党员廉洁自律意识,巩固党的根基;促进社会风气好转,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丰富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安定,培养家庭优秀人才。

我家三代同堂,共有五口人,其中三人是中共 党员,我和妻子都是拥有55年党龄的老党员。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重视家庭家风教育与建设,努力践行共产党人的优良家风。

在树德立人、为人师表方面,我和爱人以及儿子都是大学教师,在教学和管理学生过程中,都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我本人在指导研究生时,首先重视树德立人教育,要求学生“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学问”。2010年,有一名研究生担任世博会“长期志愿者”,当时她觉得做志愿者和写学位论文在时间上有矛盾,产生了畏难情绪。我对她说:“你为世博会做志愿者,我为你写好硕士论文当志愿者。”结果,该学生不仅出色完成了志愿者任务,而且她的硕士论文荣获学科类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事后,这位学生还写了一篇题为《长忆世博会,难忘恩师情》的文章,公开发表在《华声在线》上,并荣获2024年华东师大第五届“我和我的老师”主题征文一等奖。

在发扬优秀家风、促进家庭和睦方面,我的七世祖邱臬官至明代河南磁州同知,他曾说:“人子事亲,析产当视之多兄弟者,任事当视之无兄弟者。”这句话一直被我们家族奉为圭臬。我13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中只剩下母亲和我们四个未成年的兄弟姐妹。成年后,我毅然承担起赡养母亲的责任。2020年,母亲以98岁高龄去世。妻子将母亲积蓄的20多万元,一半分给我的兄弟姐妹,另一半用于送葬。此后每逢清明节,我都会组织大家庭宗亲40多人聚餐。那一刻,看着满桌的欢声笑语,我心中满是温暖。2010年,儿子结婚时,我对儿子和儿媳说:“一家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孝心报双亲;千行德为先,德高为人师。”从儿子结婚至今17年,儿媳与我们住在一起,和睦相处。村里人常常感叹,在当今市场经济下,许多家庭为动迁补偿款分配闹得六亲不认,而邱永明家却和和气气,其乐融融,这真是难得啊!

在进行廉洁自律教育、树立清正廉洁的家风方面,我的六世祖邱峻是明代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大理寺左寺正。为官二十年,他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为政清廉,疾恶如仇,铁面无私,执法严明。当时,有广东镇守太监多行不法,刑部已判其死刑,而该太监四处贿赂法官,企图开脱罪责。有同乡人悄悄对邱峻说,犯者愿密给万金为酬,邱峻勃然大怒,斥责道:“五嶺之人欲食肉寝皮,我身为法官怎能纵之乎?”复审仍署“允”,最终将该太监绳之于法。他致仕后,家中的住房依旧是祖先留下的旧屋。他的儿子邱集穷到无法维持生计,只能寄居在岳父家。他被明代万历年间礼部尚书徐学谟誉为“廉吏”。明代文学家娄坚说:“寺正公清白无遗财,所分授皆先世产。”我在《家乘》中写道:“邱氏后人若为官者,当以先祖为榜样。”我和妻子以及儿子都是大学教师,无不注意为人师表,廉洁自律。我爱人担任夜大学班主任时,有学生曾给她一个信封,她回家打开一看,里面装着2000元钱,家里所有成员一致决定退回给学生。她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寓教育于学习、生活之中,注重归因教育、情景教育、感化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及自我效能感。2006--2008年连续三年荣获华东师大成教院“优秀班主任”奖。我先后指导了40位研究生,不仅从未拿过学生一分钱,相反还资助他们论文发表的版面费,毕业后还给学生的子女压岁钱。

通过参观《中国共产党人家风展》,我更加坚定了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家风的决心。我将以优秀共产党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


教育学部职成所退休支部邱永明

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