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年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八项规定"的清风徐徐吹来,带来的不仅是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涤荡,更是一场深刻的精神还乡运动。当老年大学不再追求表面的热闹与浮华,当课程设置不再盲目跟风与做秀,老年教育便回归了它最本真的样貌——不是简单的打发时间,而是老年人重新发现自我、确认价值的启蒙之旅。
在"八项规定"的指引下,老年教育开始剥离那些虚浮的外壳。课程设置不再是为了拍照好看,而是真正考虑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人需要养生,我们安排—《中医基础理论》,安排《24节气饮食养生》,《身体功能锻炼方法》;老年人不愿意从现代生活中剥离出来,有意愿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就给他们安排《智享晚年的AI探索之旅》、《AI短剧创作与视频修图》、《AI影像创作》等课程。课程不再追求表面人数,不追求场面宏大,而是注重参与者的实际收获;关注老年人精神世界的真实变化。这种转变,让老年教育从"形"的层面深入到"神"的层面,从满足眼球转向滋养心灵。
更为深远的是,"八项规定"在老年教育领域的落实,实际上重构了社会对老年时段的认知框架。它打破了"老年人只需要消遣娱乐"的刻板印象,确立了"老年同样是学习成长阶段"的新观念。在这种观念下,老年教育不再是年轻教育的简单延续或低配版本,而是一种特定人生阶段特有的精神活动形式,具有独立的价值和意义。
在这里,老年人不是被动接受照顾的对象,而是积极建构知识的主体;不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而是文化价值的再创造者。"八项规定"以其朴实无华的力量,为这种转变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文化支持。
老年教育中的"八项规定",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更为深刻的人本命题:在生命的每一个阶段,人都应当有尊严地学习、思考、成长。当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教室里,眼中闪烁求知的光芒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个体的精神追求,更是一个文明社会对生命全程的尊重与呵护。这或许就是"八项规定"在老年教育领域最珍贵的启示——真正的教育,从来与年龄无关,它只与心灵有关。
公共管理学院退休党支部党员、华东师大老年大学教务长 王红岩
202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