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6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期退休支部书记微论坛上,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工党支部等4位支部书记分别介绍了学习体会和支部工作做法经验。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学习典型做法,我们将这些交流发言材料进行发布。
一、参加全市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培训班的学习体会
很荣幸代表华东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参加上海市首次面向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的专题培训。此次培训由市委组织部老干部局主办,聚焦新时代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核心要义:
1.培训背景:自2019年起,上海每三年命名一批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截至2024年共两批208个支部获此殊荣,本次培训覆盖全市50%的示范支部。
2.核心收获:
理论层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李德教授解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原南京政治学院姜德教授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思想,为支部工作提供了理论遵循。
实践启示:培训强调新时代离退休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需从顶层设计、基层夯实、工作创新三方面把握上海离退休党建的历史脉络,以“六好”标准(班子建设好、党员队伍好、组织生活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制度落实好)动态提升支部建设水平。
行动方向:鼓励支部党员讲红色历史、创新理论、城市变化、身边故事,引领社区群众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共建和谐家园。
二、生命科学学院退休党支部工作实践
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支部始终以“六好”标准为指引,筑牢战斗堡垒作用:
(一)强化制度建设,推动支部工作规范化
1.支委运行机制:三位支委分工协作、民主决策,重大活动均经支委讨论后提交支部大会决议,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
2.组织生活管理:年初制订计划、年终总结复盘,每季度召开支部大会,每月开展线上报告会,党员组织纪律性强,请假制度规范。
3.关怀慰问体系:建立动态走访机制,针对高龄、患病党员实施“夏送清凉、冬送温暖”关怀,及时解决实际困难。
4.上级部署落实:高质高效完成党委交办任务。例如,党纪教育活动中,为行动不便党员提供录音学习材料;支委徐容同志主动接送行走不便的党员参会。
(二)深化学习引领,实现党性教育常态化
1.多维学习模式:线下线上结合,通过支部微信群转发学习资料,组织参与上海市老干部平台报告会,高龄党员盛和林、周绍慈等坚持反复学习,秦德安等同志主动分享心得,80岁以下党员需提交听后感至学校老龄办。
2.专题教育实践:2024年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支部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作专题辅导,37名党员中31人参与线上党性教育交流会。2025年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学习,针对高龄党员不便参会的情况,采取“录音送学上门”方式,并组织线下家风教育研讨。
3.政治仪式传承:为50年党龄党员举行纪念章颁发仪式,颁发纪念章的同时发放荣誉证书。2024年9月吸收71岁的鲁心安同志为预备党员,为支部注入新鲜血液。
(三)践行党内关怀,打造“用心用情”服务品牌
1.精准帮扶孤老党员:支部定期走访养老院,8次协助调换养老机构,该党员生前拟捐赠遗产设立助学基金(目前正协助亲属通过法律途径追回被转移遗产)。
2.疫情期间暖心守护:为患病党员多方协调补助,党员临终前嘱托家属“有困难找支部”,后续支部持续为其家属提供帮助。
3.重疾党员全程帮扶:高龄党员配偶病逝后,支部及时疏导心理;该党员确诊股骨肿瘤后,支部协助联系医院,目前正推进治疗方案。
(四)赋能关爱工作,传承红色基因
生命科学学院关工委8名成员中7名为党员,特邀党建组织员陈季武参与学生党支部建设,徐容为入党积极分子授课;关工委与学生支部联合开展鲁迅纪念馆、中共四大纪念馆参观活动,以“师生共学”丰富党建教育形式。
(五)激发银龄力量,彰显退休党员担当
1.融入城市基层治理:疫情期间支部党员带头捐款捐物,陈翠芬、秦德安等同志长期服务社区;支部参与《名师流芳——寻访上海教育文化界名人实录》编写,历时六年走访70余位长寿名师,收录60位名师事迹。
2.深耕科研教学服务:顾福康修订动物学名词条码及初中生命科学教科书;徐宏发参与国家海关濒危物种监管手册编写、上海野生动物管理条例修订;袁崇刚开设国家一流在线课程,担任华东师大出版社生物学科主编;盛和林参与野生动植物鉴定,徐容研发新型血压计并投入临床应用。
三、结语
2024年支部获评“上海市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这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未来,我们将以“六好”标准为标尺,把压力转化为动力,持续夯实组织建设、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服务质效,让退休党支部真正成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工党支部书记 朱红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