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6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第二期退休支部书记微论坛上,生命科学学院退休教工党支部等4位支部书记分别介绍了学习体会和支部工作做法经验。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学习典型做法,我们将这些交流发言材料进行发布。
一、坚持标准,选优配强退休支部书记
本人自2014年5月起担起机关退休党支部书记,当时机关退休党员200余人,分为6个党小组,开展工作非常不易。为了提升机关退休党组织建设的规范性,经过动员,机关党委于2019年1月正式将退休支部拆分为6个党支部,配齐了6个支部委员会。当时我们在中北校区办公楼小礼堂召开了党员大会进行选举,百余名机关退休党员参加了会议。
根据上级党组织对基层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要求,在退休支部换届筹备工作中,我们一致认为机关退休支部书记一定要坚持标准,于是就6个党支部书记候选人进行了基本条件设定:爱国爱党爱校,政治立场坚定;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热心支部工作;具有六级及以上职级或副高以上职称;一般年龄不超过70周岁。
由于前期筹备工作到位,会议选举非常顺利,党员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差额选举的办法,选举产生了新一届6个机关退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共计18名,随后新一届支委分别召开会议,我和其他5位同志分别当选为机关退休第一到第六党支部书记。我们6位首届支部书记都是具备良好政治素质,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群众工作本领,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退休干部。机关对退休支部书记坚持高标准选配的做法,非常有利于支部工作的开展,机关退休支部工作得到了质的提升。
二、退休党支部“三心”慰问工作法
我所在的机关第一退休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党员有15人(8人是90岁以上),已接近半数,老弱病困的党员居多。机关其他几个支部也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深刻认识到,退休党员的慰问工作不仅是组织关怀的情感表达,更是新时代离退休党建工作的政治任务,我们积极探索创新,以“真心、贴心、暖心”的“三心”慰问工作法,为机关退休党员送去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退休党员在离岗后依然能感受到组织的关爱,持续发挥余热。
1.真心:以真情实意搭建沟通桥梁
我们深知,真心慰问的前提是了解退休党员的真实需求。支委们定期深入党员群体,通过上门慰问、面对面交流、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党员在生活、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信息,确保不遗漏任何一位党员的声音。我退休后担任华东师大老年大学校长期间,很多党员都会来老年大学支持我的工作,和我沟通聊天,参与学习和活动。
2.贴心:精准服务满足多元需求
支部实施分类分级关怀策略,为高龄老党员上门发放纪念章、深入家庭和病榻前倾听心声,为患病党员提供医疗资源和建议,为困难党员申请专项补助,为家庭遭遇变故的党员开展心理疏导和长期跟踪关心,精准施策,为党员同志们排忧解难,营造“组织就是大家庭”的温馨氛围。积极协调机关党委和老龄办的支持,为困难党员 供更广泛支持。
3.暖心:丰富活动传递组织关爱
为了增强退休党员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支部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如组织茶话会,邀请全体退休党员欢聚一堂,对过去一年支部工作的总结回顾以及对新一年工作的展望,共同学习,共话发展。除了物质上的慰问,支部还向党员提供各类知识讲座、文化沙龙等活动资源,让党员们在学习和交流中不断提升自我,感受到了组织对他们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视和关怀。
通过“三心”慰问工作法,我和党员同志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对我有着极大地信任。一次,支部老党员郭大樵老师误以为我生病住院,立即让女儿买了4颗卷心菜到师大三村,辗转找到我家,一定要关心我这个支部书记,他听说我卸任老年大学工作,急忙打电话问我支部书记还做不做。这些可爱可敬的党员,是我11年机关退休支部书记工作的动力来源。
在未来的工作中,支部将继续坚持以党员为中心,不断完善和优化“三心”慰问工作法,为机关退休党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他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机关退休第一党支部书记 裴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