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大青年教师魏赛亚:银发丹心引前路 躬身传承育新苗

一位西部青年教师的深切感怀

发布时间:2025-06-18浏览次数:10

【编者按】2025年6月11日至13日,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一行赴部分在疆受援高校调研“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进展情况,在伊犁师范大学组织召开调研座谈会,了解援受高校的经验做法、亮点特色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听取意见建议。伊犁师范大学青年教师魏赛亚参加了调研座谈并作交流发言。现将魏赛亚老师的发言内容转载如下。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此分享银龄教师计划带给我的、足以改变职业轨迹与人生方向的深刻影响。今天,我不仅是一名受益的青年教师,更是一个被智慧之光照亮、被榜样力量感召的见证者。我想围绕思想信念、教学精进、科研启智以及生活态度,讲述一位银龄教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马庆发教授在我心中刻下的印记。

首先,思想之锚:坚定扎根西部的信念。作为西部高校的青年教师,我并非没有过关于未来发展的迷茫。是一次次与马庆发教授的交谈,为我拨开了迷雾。老师不仅分享了他毕生奉献教育的执着,更以对西部这片热土真挚的关切和深刻的理解,与我探讨在这里发展的独特价值与广阔空间。他不是空谈理想,而是用他对新疆多元文化的极高热情深深触动了我——无论是孜孜不倦地学习简单的维吾尔语问候,还是兴致勃勃地参与每一次民俗活动,更甚至于去年现在,马老师身体健康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马老师只有一句话“再来一年”,他在用诸多行动告诉我:教育,是理解、融入并热爱你所服务的地方。这份真诚的“在场”与“融入”,让我深刻体会到“扎根”并非口号,而是源于对这片土地和人民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责任。老师用他的言传身教,在我心中铸下了服务西部、建设西部的思想之锚。

其次,教学之钥:从“教知识”到“启智慧”的蜕变。 我的教学能力飞跃,直接源于马老师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最难忘的是,我持续跟听了老师整整半年的《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课程。这绝非简单的旁听,而是一场沉浸式的教学艺术学习。老师用每一堂课生动诠释了何谓“站在学生的角度传授知识”。我观察到,他从不满足于知识的单向灌输,而是精心设计问题链,创设真实情境,激发我们的好奇与思辨。他让我明白,启发思考比传递结论更重要,点燃兴趣比覆盖内容更关键。老师常说:“要让学生像研究者一样去‘发现’,而不是像容器一样被‘填满’。”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重启发引导的教学理念,彻底重塑了我的课堂。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将所学所思内化实践,并在今年的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了一等奖。这份荣誉,是对老师教学智慧最直接的传承与回响!

再次,科研之眼:发现“真问题”的觉醒与方法论的锤炼。 在科研道路上,马老师给予我的,是比具体技术更珍贵的“科研之眼”——发现问题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习惯。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早期研究的症结:“做研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需要智慧和洞察力。” 他引导我如何从教育实践、理论缝隙和社会需求中敏锐地捕捉到有价值的“真问题”,而不仅仅是追逐热点或技术细节,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开始关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并成功申报校级课题。更让我震撼并终生难忘的,是老师的一份笔记,写在清洁袋上的笔记,体现出对知识的渴求与专注思考的态度。一次出差,在飞机起降的颠簸和狭小的座位上,老师依然能沉静地思考,缺少能写笔记的纸张,老师直接在清洁袋上记录下他的思考,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学者,善于利用一切资源进行深度阅读与反思,思考是永不间断的旅程。他教会我,科研的精进不仅在于实验室或书桌前,更在于这种日积月累的思考习惯和对知识的敬畏之心。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持续精进的精神,是我科研道路上取之不尽的财富。

最后,生活之韵:认真工作,更要热爱生活。马老师带给我的影响,远不止于工作层面。他对生活本身的热爱与投入,同样是我学习的榜样。马老师被称为“老顽童”他对新疆风土人情表现出的浓厚兴趣,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这份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对生活细节的体察与品味,本身就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扎根西部、认真工作,同时也要拥抱生活、享受过程,在多元文化中汲取滋养,做一个丰富而有趣的人。

各位老师,银龄教师于我而言,是思想的引路人、教学的示范者、科研的启蒙师,更是生活的榜样。他们带来的,是宝贵的经验、前沿的理念、严谨的态度,更是一份精神的传承、一种人格的感召、一股扎根西部的坚定力量。银龄教师计划,绝不仅仅是人力资源的补充,它搭建了一座跨越年龄与地域的智慧金桥。老教师们将毕生积淀无私馈赠,点燃了我们青年一代的热情与潜力,极大地缓解了我们西部高校对高水平师资和优质教学科研引领的渴求,为提升西部教育质量注入了强大的内生动力。

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受益于该计划青年教师的缩影。这项政策,让银龄教师的“老有所为”焕发出璀璨光芒,为我们青年一代的“壮有所成”提供了坚实阶梯,更为促进教育均衡、推动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开辟了一条卓有成效的路径,真正实现了个人价值、国家战略与地方需求的完美统一。

在此,请允许我以最诚挚的心,向所有像马教授一样无私奉献的银龄教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的感激!也向高瞻远瞩、实施这一德政工程的教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定当不负这份深情厚望,接过前辈的火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扎根西部,潜心育人,矢志创新,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西部篇章贡献我们的青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