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浩浩,河山巍巍;千载兴衰,百代沉浮。察兴衰之攸系,咸重才贤;瞻治乱之枢机,总归人事。爰作《人才赋》,以彰强国之策,以励来兹。
夫才者,国之琛宝。货财外资、贤为本支。墨子有言:“贤人,国之宝也;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刘昼亦云:“为国入宝,不若献贤。”国以得贤为宝,盖因其为财之源,国之本也。魏源疾呼:“人才不竞,方为真贫。”善治国者,不患财用之不足,而患人才之不竞。
观诸既往,才盛则国雄,才凋则世厄。商君变法而秦飞,开元得姚宋而宇清。康乾集群彦以臻盛,末清失髦英而列强横。探其源脉,一彼一此,皆才之兴衰耳。
夫图天下者,必先争人。管夷吾曰:“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温公亦谓:“欲立强于天下,无如得士。”才为智囊,筹运乾坤;才为磁极,群英辐辏;才为民心,众望攸归。魏源再陈:“得国者,先得士;士心既附,民心自随。”
晋文赖五贤而成霸,刘邦任三杰以开基;项羽舍范增而泣血,孙仲谋得周鲁以鼎峙。得失之效,岂不昭昭?
夫致治之本,惟在得贤。欲定天下,得人则安。国之兴衰,系于人才,千古皆然,无有不然。韩婴曰:“得贤则昌,失贤则亡”。唐太宗云:“致安之本,惟在得人”。贤者在位,国泰民康;愚者临朝,国危民疵。故武侯叹曰:“人失贤而不危,得贤而不安,未之有也。”
观夫史册,才兴则国兴,才逝则国颓。周文多士,克生维桢;济济盈廷,文王以宁。文景贾晁,亚夫申屠;同心辅政,四海晏如。贞观房杜,魏征直疏;君臣一德,盛烈垂书。庆历范公,熙宁荆公;群贤竞进,宋祚增隆。洎乎楚放灵均,郢都沦覆;赵高指鹿,二世速诛。玄宗嬖佞,天宝乱起;金牌杀岳,宋室偏隅。冯梦龙叹:“得贤者胜,失贤者败;胜败兴亡,归诸人事。”
夫为政之本,尚贤为先。治理天下,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为政在人,政以贤立。执法施政,皆需贤能。墨子有言:“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太宗又曰:“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温公重申:“为政之要,莫若得人。百官称职,万务咸治。”无贤辅政,何由致治?得贤而用,方兴利除弊,泽被苍生。善用贤才,教化万民,政通人和。为政者,若无水之就下,难汇溪流成海;若无山之广博,难聚土石成峰。故唯以人才为基,方能筑治国之厦。
尧舜之世,俊乂盈廷,垂裳而治;商汤任尹,一德格天,四海归依;汉祖布衣,赖三杰而威加寰宇;光武中兴,凭云台而再造炎曦。古之明训,今亦可鉴。为政之本,唯在得人,此乃千古不易之理。
今之强国,尤赖科技。科技之飞,亦赖才雄。张衡制仪,祖冲析率;蔡伦纸,毕昇版;皆古才之创新。朱光亚核武,李公语音,屠氏青蒿,隆平稻浪,皆今贤之扬焰。智炬荧荧,光被八荒;创新皇皇,才为其航。
千载之下,尊贤佳话,载在史策,流芳百世。文王访姜于磻溪,周公吐哺而握发,齐桓释钩以相仲父,昭王黄金以礼郭隗。星奔川骛,至今犹令人神旺;尊贤重士,万代所望。
美哉!济济多士,大业以昌;人才蔚起,国运方长。愿辟阊阖九重,筑层台以栖凰;培沃壤以植兰芷,疏渠川以泽梧樟。愿华夏才星,昭回云汉,与日月同光。
【作者简介】邱永明,男1950年生,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退休教师,长期从事历史学、人才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出版专著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